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台股空頭趨勢未逆轉 「這指標」出現應減碼持股

台股空頭趨勢未逆轉  「這指標」出現應減碼持股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

股債前線

達志

2019-01-15 16:09

美國經濟穩中帶憂、中國經濟繼續下行,美、中貿易戰已對台灣出口接單及實際出口造成負面衝擊,且台股年線於2018年10月又已轉為空頭趨勢,投資人2019年上半年對台股應持保守謹慎態度,在反彈過程中,年線負乖離率幅度越縮小越應減碼持股,或進行多頭部位的避險操作,空手或低持股者切忌在反彈高點進行追高,以規避空頭趨勢尚未改變的長線風險。

跨進2019年才兩周不到的時間,全球主要股市在美股帶頭下,延續2018年下旬反彈格局。道瓊指數至元月10日上漲2.89%、S&P500上漲3.58%、那斯達克上漲5.29%、德國DAX指數上漲3.43%、道瓊英國參考指數上漲3.58%、日經指數上漲1.72%、韓股綜合指數上漲1.69%、上證指數上漲2.4%、深證成分參考指數上漲3.24%、台股上市指數上漲0.33%、台股上櫃指數上漲1.68%。

 

上列市場除台股上市指數漲幅殿後外,均在2019年以來前兩周展開強勢上漲氣勢,但全球主要股市目前卻有一個共同點,即年線均已在2018年下半年全面走空,且儘管2018年12月下旬以來美股帶頭反彈,仍無力帶動讓年線由空頭趨勢轉為多頭上升趨勢。更直白地講,無論未來走勢如何,目前這些股市均仍處於空頭循環的跌深反彈架構中。

 

當然,空頭趨勢有可能因持續強勢反彈而扭轉成多頭趨勢,但目前的全球總體經濟現況或近期展望,有足以讓股市空頭循環才走不到半年,便強勢扭轉的空間嗎?主觀預測股市走勢是相當危險的,光憑想像便付之實際投資行為更往往如飛蛾撲火。讓我們先從引發貿易戰,進而衝擊全球經濟展望的美、中來看,觀察近期兩國重要總體經濟數據以判斷情勢如何,也從台灣的經濟數據,看看台股是否具備扭轉空頭趨勢的條件。

 

美國:總體經濟佳、通膨壓力降,然長債利率走低為隱憂

 

美國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54.1,滑落至2016年11月以來新低,新接訂單指數51.1亦創2016年8月以來新低。顯示美國製造業景氣雖仍處於擴張狀態,但12月製造業景氣擴張力道明顯趨緩。

 

美國12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降至57.6,為2018年7月以來最低點;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2010年1月起,已連續第108個月高於50;服務業整體產值逾整體GDP約九成,在服務業仍處於穩健擴張下,顯示美國總體經濟景氣現況仍在穩健擴張軌道之中。

 

12月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月增31.2萬人,顯示年底消費帶動就業人口明顯提高,每月新增非農業就業人口已連續第99個月淨增加。12月失業率上升至3.9%,創2018年7月以來最高點,但單月失業率自1970年以來僅有13次低於4%,在川普主政期間便占了8次,顯示就業市場仍處於自然失業率的充分就業狀態,算是相當良好。

 

12月民間整體實薪月增0.4%,創2017年9月以來最高漲幅,年增率則自11月的3.1%上升至3.2%,創2009年4月以來最高紀錄,顯見就業市場持續熱絡,對工資率造成推高效應,12月就業市場若非僅是單月份季節性因素,則12月份的就業報告顯然將使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繼續維持漸進式的緩慢升息步調,

 

然自2018年第三季開始,美國通膨數據下降,原油及大宗原物料商品價格走低,美國長年期公債殖利率急速下跌,均讓聯準會可能陷入升息觀望期,此通常預告股市已過或離多頭最高點不遠,美股若在2019年首季無法扭轉年線空頭趨勢,則美股將正式宣告已進入空頭循環。

 

中國:總體經濟明顯下行,形勢嚴峻

 

2018年12月中國製造業PMI較11月下降0.6點至49.4、連續第4個月呈現下滑,為2016年7月以來PMI首度跌破50、顯示中國製造業陷入收縮狀態,12月指數創下2016年2月以來最低。美、中貿易戰顯然對中國製造業造成的負面衝擊較美國嚴重許多。

 

中國近期對美、中貿易戰談判降低身段,以取得更久的產業調整時間,但由中國人行元月4日大幅調降存款準備金率高達一個百分點,可知中國經濟景氣循環持續下行短期內仍不易改變。

 

中國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率下降至8.1%,年增率創2003年5月以來最低點,顯示其國內消費市場成長動能持續弱化。11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上升至5.9%,連續3個月上升,但仍遠不如2017年同期的7.3%。

 

中國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年增率自2017年第一季即由上升趨勢轉為下降趨勢,2018年12月年增率下降至0.9%,創2016年9月以來最低點,顯示製造業工業生產用途的原物料需求已明顯走弱達兩年,中國製造業景氣恐早已在兩年前出現明顯反轉,且並非起於2017年第二季開始的美、中貿易戰。

 

2018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增率1.9%,創2018年5月以來最低點,顯示人民幣匯率自2018年4月起的大幅走貶,不僅未推升上游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甚至亦未對終端的居民消費價格產生壓力,原因無它,中國的內需終端消費市場持續走弱之中。對照中國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率下降至8.1%,年增率創2003年5月以來最低點,顯示其國內消費市場成長動能持續弱化。

 

無論從製造業上游生產活動,或從最終端的消費市場,均同樣看到中國總體經濟趨勢明顯下行,且形勢更轉趨嚴峻之中。

 

台灣:2019年經濟景氣展望保守  不利股市多頭

 

台灣11月經濟領先指標分數由10月的110.6分下降至110.3分,連續4個月緩降,領先指標年增率自10月的2.50%小降至1.85%,連續6個月下降,顯見經濟雖維持擴張態勢但成長力道持續弱化之中。在領先指標維轉為下降趨勢,且領先指標年增率雖維持正成長但持續下降之下,台股多頭循環的經濟基本面條件雖仍未全面轉空,然領先指標綜合分數轉為下降,致領先指標年增率緩降,景氣對策信號於9月、10月連續2個月維持在代表景氣欠佳的黃藍燈,11月更下降至代表景氣衰退「藍燈」的17分,為2016年4月後的最低點,顯示經濟基本面更加轉差之事實。未來若領先指標年增率轉為負成長,恐將進一步加速股市的探底速度。

 

2018年12月單月出口年增率負3.04%,連續兩個月負成長,2018整年度對外出口年增率5.88%,明顯低於2017年出口年增率13.19%。2018年各月累計出口年增率最高點出現在前5月的11.22%,此後各月累計出口年增率呈現逐月下降趨勢,顯見出口成長動能自2018年第二季末已進入趨緩弱化階段。

 

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地區2018年出口金額高達1383.96億美元,占整體出口比例高達41.2%,累計出口年增率6.3%,僅稍高於整體出口年增率的5.88%,但明顯低於2017年台灣對中國地區16%的出口成長率。台灣對中國地區2018年首季出口年增率為14.3%,前二季累計出口年增率14.2%,前三季出口年增率10.5%,整年度則下降至6.3%,2018年第四季單季對中國及香港地區出口年增率負成長4.3%,12月單月出口年增率更負成長9.9%,顯見2018年台灣對中國地區的出口成長動能高峰出現在第一季末,2018年下半年對中國出口成長動能轉弱,為台灣出口成長動能弱化的最大原因。2018年第四季不僅對外出口弱化,對外出口接單月增率及年增率亦自11月同步呈現負成長,預告2019年第一季對外出口恐怕不太樂觀。

 

2018年外資全年淨匯出103.4億美元,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歷史第二高,2018年12月淨匯出16.17億美元。2018年外資全年賣超台股上市股票3548.6億,台股上市指數全年下跌8.6%,12月單月賣超達669.4億,台股單月下跌1.6%。外資賣超台股後,並將資金從國內匯出,導致台幣匯率2018年貶值2.99%,12月貶值0.38%。

 

2018年全年美元指數上漲4.25%,美元指數2018年明顯上漲波自2018年2月起,而外資亦自2018年2月起至6月連續5個月於指數萬點之上大量賣超台股,成為台股上市指數於萬點之上始終無法再創新高,最後並成為形成多頭循環頭部區的重要原因。

 

美元指數自2018年12月下旬開始連續四周回檔,自97.7回落至94.635,美元指數至元月10日為95.1,並未出現明顯再度走強走勢,加上美股維持跌深後的反彈格局,此將有利於外資對台股的買超,觀察美元指數、台幣匯率升貶,乃觀察外資買賣超的先行指標,而外資的買賣超又決定台股指數的漲跌。

 

總的來說,美國經濟穩中帶憂、中國經濟繼續下行,美、中貿易戰已對台灣出口接單及實際出口造成負面衝擊,且台股年線於2018年10月又已轉為空頭趨勢之下,對2019年上半年的台股展望應持保守謹慎態度,在反彈過程中,年線負乖離率幅度越縮小越應減碼持股,或進行多頭部位的避險操作,空手或低持股者切忌在反彈高點進行追高,以規避空頭趨勢尚未改變的長線風險。

延伸閱讀

2019年7大連假加持  政策紅利股可望受惠
2019年7大連假加持 政策紅利股可望受惠

2019-01-15

出脫晶心科 未來國發基金將加速處份股票?
出脫晶心科 未來國發基金將加速處份股票?

2019-01-15

台股跌深反彈  這是牛市回來了?還是多頭陷阱?
台股跌深反彈 這是牛市回來了?還是多頭陷阱?

2019-01-10

台股大盤月K線告訴你的祕密  2019年這樣操作為妙
台股大盤月K線告訴你的祕密 2019年這樣操作為妙

2019-01-04

日系車在中國沒戲唱了?這車廠銷量慘跌逾40%… TOYOTA「月賣不到20萬輛」,市場地位將消失?
日系車在中國沒戲唱了?這車廠銷量慘跌逾40%… TOYOTA「月賣不到20萬輛」,市場地位將消失?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