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股Q4漲多於跌 今年有3難關要克服

台股Q4漲多於跌  今年有3難關要克服

2018-10-01 11:36

時序來到第4季,統計台股自2010年以來有6年繳出第4季收漲的成績,各年最大波段漲幅介於4.5%至11.5%之間,旺季行情值得期待。但以今年來說,台股若想再次繳出漲勢,還需要克服3大難關。

今年以來儘管全球政經紛擾不斷,台股仍繳出小漲超過3%,持續寫著史上最長萬點紀錄,今天開始就是台股正式邁入第4季的日子,觀察過往台股在全年最後一個季度表現不俗,但專家們分析,今年台股要再度繳出好成績,必須克服3大關卡:首先,蘋果新機銷售情況是否如市場預期;第二,櫃買指數的中小型類股能否止跌回穩;最後,A股納入國際指數比重漸升對台股造成的資金磁吸效應。

 

由於台股有6成權重都集中在電子股身上,加上台灣廠商為重要的蘋果供應鏈,因此蘋果9月推出的新手機是否能熱銷,將是影響台廠營收、獲利,以及影響台股能否走強的重要關鍵。

 

然而,目前市場看法兩極,雖然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8大外資,看好新iPhone拉貨將推升蘋概股9月業績,但也有法人分析,今年新機在推出沒幾天後,供應鏈就傳出遭砍單的情況,根本堪稱史上最悲慘。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電子股要等到iPhone XR實際銷售或確認沒有嚴重的庫存調整,在雜音明朗後才可能有回彈機會。

 

此外,今年台股能持續在萬點之上的好表現主要仰賴權值股,實際觀察中小型類股表現差強人意,廖哲宏分析,反映內資人氣的櫃買指數持續走跌,投資人未來應持續觀察櫃買指數是否會持續破底或止穩。而國泰證期研究部態度相對悲觀,認為儘管台幣走強可望引導外資在台股操作持續偏多,短線台股有望維持強勢,但中小型族群弱勢格局難扭轉。

 

最後一項台股必須克服的關卡則是資金磁吸效應,陸股今年表現雖然遠不如台股,但繼MSCI明晟後,富時羅素也宣布要納入中國A股,法人預估,A股明年將吸引超過1300億美元(約台幣3.9兆元)增量資金流入,瀚亞投信投資長劉興唐認為,這樣的趨勢多少都會排擠台股資金。

 

對此,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則親上火線澄清:「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台灣經濟連續4季都能維持在穩定且比以前高的成長下,顯示為穩定復甦,加上今年上半年台灣企業獲利皆為成長,因此儘管今年全球股市在2月6日之後明顯反轉,幾乎全部走跌,但台灣還保有超過3%的漲勢。」

 

許璋瑤也分析,國際市場資金流動本來就是相互競爭,但台灣擁有殖利率高的特性,國際熱錢自然會往殖利率較高的地方去,投資人不需要因為陸股權重比重調升而驚慌。

 

在還不確定台股是否能順利克服3難關時,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建議,美元短線走弱,有助資金流入台灣股市,惟台股小型股籌碼凌亂,考慮到近期電子類股表現疲弱,或許有落後補漲機會,投資人不妨留意9月營收持續成長、有基本面支撐的族群,同時也可多關注高殖利率股,搭配2019展望及展望較佳的5G族群。

 

論調》外資罕見一致悲觀

GDP成長預測  落在近70年低位

 

攤開各家外資近期陸續發布的展望報告,有別於對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來年表現有不同看法,在談及韓國時,多家外資卻是罕見地一致:一致的悲觀。

 

以瑞銀為例,對韓國的GDP成長預測,二五年僅有一.九%,二六年更下探一.三%,不僅遠遠不及台灣同期間的三.二%及二.四%,更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中的末段班。除了瑞銀,高盛、大摩、野村等外資,乃至韓國央行,對韓國明年GDP的成長預測,也大多落在一.七%到一.九%之間的近七十年罕見低位。

 

「顯然,我們正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高麗大學經濟系教授姜成鎮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語帶感嘆。

 

外資普遍看衰,韓國經濟減速 ——韓國2025年GDP成長率預測

 

現實》不利因素層層疊加

川普2.0衝擊半導體   出口被中國超車

 

偏向悲觀的展望,背後實為諸多不利因素「層層疊加」的結果。

 

首先,是「川普二.○」關稅的可能衝擊。不少外資與韓國國內專家認為,韓國出口中,有約四分之一由半導體貢獻,其中多數是先出口到中國經過加工後,再轉出口至其他國家的「中間財」。未來,一旦這些從中國轉出口的半導體,進一步受到美國關稅的打壓,導致衰退,韓國的出口勢必難以倖免。

 

除了半導體產業,摩根士丹利觀察,韓國汽車業也有壓力,由於川普上任前,屢屢提到要用關稅保護美國的汽車產業,「這也代表韓國出口主力之一的汽車業,預料將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瑞銀就指出,與台灣等亞洲其他國家相比,韓國出口相當倚賴汽車、石化等受全球景氣高度影響的「週期性」產品,受到的衝擊自然也因此大得多。

 

另一方面,關稅之外,不少分析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恐也將重傷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元氣。

 

例如,十二月初,美國商務部推出了新一輪對中貿易禁令,禁令除了將中國北方華創等一四○家中企列入出口黑名單外,還新增對HBM(高寬頻記憶體)的出口管制。偏偏,在全球HBM銷售中,對中國市場仰賴最深的,就是韓國的三星電子(中國銷售占比約兩成)。「三星可能因為美國的管制,而失去主要的銷售來源。」韓國權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評論道。

 

值得留意的是,禁令雖列入多家中企,卻未列入中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大廠長鑫存儲。對此,韓國業內人士解讀,這顯示美國希望在記憶體供應鏈上,盡可能做到多元分散,避免過度倚賴三星與SK海力士等韓國大廠。而在美國老大哥的「刻意制衡」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力恐因此被削弱。

 

一邊有美國「川普變數」的衝擊,另一邊,則是一個更為「確定」的血淋淋現實:中國產業的全面崛起。

 

根據韓國發行量第一的《朝鮮日報》引述韓國官方的數據顯示,韓國和中國近十年在出口市場競爭的八大主力產業中,除了石化業之外,在半導體、顯示器、蓄電池、無線通訊設備、船舶、汽車及鋼鐵七個領域,中國的全球市占率要不是超過了韓國,要不就是早已經拉大了與韓國的差距。

 

例如,在船運業,中國一三年市占率約十八%,二三年已來到二二%;反觀韓國,則從二二.七%衰退至十四.三%。又例如汽車,中國十年間的出口額市占率,從一.四四%增加至四.九三%;相較之下,韓國僅從二.九六%略增至三.○八%。

 

《朝鮮日報》更直率地評論,「鋼鐵和石化,因中國的低價攻勢而陷入生存危機,一度在中國市場占據兩位數市場份額的汽車和手機的存在感,也正在變得模糊。」

 

韓國企業為何節節敗退?在首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朴相因的眼裡,當中固然有諸多外部因素,如中國政策補貼、地緣政治變化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韓國自己造成的。

 

出口成長放緩、內需也不振⋯ ——各大機構對韓國經濟展望悲觀主要理由

 

根源》產業主力全線潰敗

韓國財閥第三代缺飢餓感  只想守成

 

「外人看來可能會認為韓國經濟非常有活力⋯⋯,實情,卻非如此。」朴相因在接受本刊訪問時直言。他認為關鍵在於,目前主導韓國經濟的多數財閥,都已經進入創始家族的第三代,「這一代掌門人,缺乏上一輩的那種『飢餓感』、亟欲闖出一番名號的『成長心態』,更多的是只想守成。」

 

心態保守也就算了,朴相因認為,根源性問題還在於,韓國財閥本身也忘了該增強競爭力,「不僅扼殺國內(中小企業的)創新,本身又極易受到挑戰。」

 

談及韓國財閥的「全線潰敗」,姜成鎮亦憂慮地表示,這也代表韓國的這波經濟衰退,很可能不同於以往,「它不是週期性的衰退,而是結構性的。」此外,他補充,這也表示,在面對中國的強勢競爭下,韓國傳統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政策,恐怕是行不通了。「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成長引擎。」姜成鎮說。

 

偏偏,多重困境下的韓國,如今又面臨政局的紛擾。

 

「對一個信用評級AA的主權國家來說,頒布(這般無預警的)戒嚴令,明顯讓人措手不及,」國際指標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近日評論表示,「市場情緒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不過,儘管外部挑戰重重,一位熟稔韓國的金融專家指出,好消息是,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的內需將有望受惠於央行降息和通膨緩解,在來年的第一季觸底後,逐步實現「循環性復甦」。

 

至於何時整體經濟能回到正軌?套前述標普的話,一切,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延伸閱讀
外資連3月買超穩台股多頭格局  續漲與否要看「他們」臉色?
外資連3月買超穩台股多頭格局 續漲與否要看「他們」臉色?

2018-10-01

台股狹幅震盪 「打瞌睡行情」可留意這七檔「二低一高股」
台股狹幅震盪 「打瞌睡行情」可留意這七檔「二低一高股」

2018-10-01

台股第四季擺脫年線?  就看兩大關鍵
台股第四季擺脫年線? 就看兩大關鍵

2018-09-26

專家提醒:本周台股起伏  請看這兩指標...
專家提醒:本周台股起伏 請看這兩指標...

2018-09-25

蘋概股領跌台股失年線  專家籲勿猜底、小摩看好5檔精兵
蘋概股領跌台股失年線 專家籲勿猜底、小摩看好5檔精兵

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