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預估,今年企業獲利成長約在六至八%,目前台股本益比在十五倍左右,並不誇張;若以本益比十七至十八倍計算,等於大盤至少還有七百點空間,相較現在指數位置,其實並不讓人感到害怕。
接下來布局策略,電子股仍是主軸、約占六五%;金融股則因受惠升息趨勢,及財富管理業務提升,長線配置約一○%。另外,隨著美國景氣回暖,房屋銷售數字攀升,包括居家修繕、窗簾及工具機等美國概念股,也可酌量布局,藉此掌握美國經濟起飛、所帶來的消費成長動能。
電子股部分,重心仍在「漲價題材」。周奇賢表示,由於半導體應用持續擴大,包括電動車、物聯網、工業自動化趨勢,使台廠從中抓到獲利機會,營運浴火重生;「像被動元件,受惠汽車內裝電子化的潮流,終端應用持續擴大,成了市場熱門焦點。」事實上,不論被動元件或矽晶圓,過去五至十年,皆是慘澹經營。近年3C應用擴展到自動化、物聯網及汽車電子,產業才有了新契機。
操作關鍵要看產業結構 缺貨未紓解 小心升息速度
當市場由谷底反轉向上,中國紅色供應鏈尚難分到這杯羹,關鍵仍在品質。國內大廠一天生產幾十億顆被動元件,且能達到極高良率,而成本占整支手機仍低,對廠商來說,寧可用較貴但品質穩定的元件,沒有轉向用中國製、相對便宜產品的理由。
市場需求增加,現在就算擴產,最快也要等十二至十八個月才能拿貨,更何況現階段廠商都相當謹慎,連上游設備廠也已轉型,供應鏈的吃緊情況相當嚴重。
「我不看廠商營收、獲利,因為那是結果。漲價題材操作關鍵,在供需結構是否改變;目前供給面看不到積極擴產,許多上游設備商也在缺貨,情況並未紓解,因此漲價局面有機會延續到明年。」他將此配置控制在三至四成。
至於過去幾年引領風騷的蘋概股則以季節性操作為主,配置約一成;持股重點會放在新切入供應鏈的廠商,其他十五%則是利基型的電子股。
展望下半年,周奇賢認為關注重點是,美國升息幅度與速度是否超乎市場預期,若幅度增為二碼,就要小心市場情緒變化;另外,油價、及美國薪資上漲幅度也是觀察指標,這兩個數字易牽動美國聯準會升息聯想。「只要緩步升息,台股後市就持續看好。」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 金融股是投資組合的穩定力量

「現在還看不到台股大跌的理由,投資人站在買方,會是相對明智的選擇。」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甫獲得The Asset Triple A《財資》雜誌亞太區年度基金經理人大獎,操作績效多能維持前段班的他,坦言目前個股表現波動較大,操作難掌控,但總經環境,也還看不到迫切的危機。
沈萬鈞指出,就外部因素來看,美國成長動能並未熄火,失業率持續走低、非農就業表現也優於預期,加上通膨溫和,聯準會升息步調未超乎市場預期。「相較○七年底、○八年初油價大漲,且基本面開始露出敗象,現在還不到踩煞車的時候。」
大環境穩紮穩打,類股表現也未見超漲情況。其中,蘋概股因去年失望性賣壓,目前股價基期相對較低,後續進入拉貨潮,營收成長一旦重現,個股反彈有機會優於預期,是下半年台股布局基本款。
另外,「缺貨概念股」如矽晶圓、被動元件廠,下游反應仍佳,還看不到反轉跡象,雖然股價漲多,但依目前供不應求的狀況,基本面仍屬健康。其他像電競、光學、AI人工智慧及生技產業,也都有值得留意的標的,萬點之上,仍不乏物美價廉的個股。
透過持股再平衡 選標的看評價、成長動能
像是金融股,這幾年不但獲利穩定、殖利率表現也不錯,在台股上沖下洗、指數高檔看回不回之際,就是一股穩定力量。「現階段大盤氛圍,可說是投機與投資勢力並存,類股輪動快速,題材各有表現,卻又沒有一定把握。」接下來,沈萬鈞操作策略,將以分散持股、分散風險為目標。
他強調,選股務必具備風險控管意識。例如,衝刺型標的配置比例就不宜太高,頂多二至三成;高殖利率保護的金融、傳產股,扮演長線穩定增值角色,占比約三成。還有二成可配置低基期、獲利有轉機的個股,透過持股再平衡方式,降低高檔操作風險。
尤其缺貨概念股由於目前供需趨勢並未扭轉,但產能何時紓解不得而知,投資人就必須特別留意,追高心理素質要很強。最直接方式,是緊盯公司營收及產品漲價幅度,但因這部分資訊取得不易,一般人要掌握難度較高,布局前還是應多方評估。
沈萬鈞強調,下半年將進入傳統旺季,台股後市動能仍可期,但操作應以拉回買進為主,並以成長動能、評價合理標的為優先考量,才是大盤高檔震盪下,最佳布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