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徐民欽 踏在科技的浪潮上淘金

徐民欽  踏在科技的浪潮上淘金

陳翊中

基金投資

攝影/陳永錚

676期

2009-12-03 10:03

從中華電信退休的徐民欽,雖然經歷過幾次投資失敗經驗,但憑藉強烈的好奇心加上豐富的聯想力,勤於蒐集資料、拜訪公司,並掌握網路崛起、太陽能、電動車等新科技趨勢,每隔幾年就讓資產翻倍。從剛開始的二十六萬元起家,如今他的資產超過八位數,堪稱是快樂自在的投資人。

清晨七點,六十四歲的徐民欽搭上高鐵,風塵僕僕地遠赴高雄,參加某興櫃公司的股東會,七年前從中華電信退休之後,他就專心以投資股票為業,參加股東會和各類研討會,便成為取得資訊的主要管道,也是多年以來的習慣。

 

「明牌」是用腳走出來的 買進每一支資產股前,都到現地看過

 

身為專業投資人的徐民欽,雖然經歷過幾次起伏,但現在的他,流動資產達八位數,也有兩間位於台北精華區的房子,堪稱是快樂自在的投資人。

 

從二十五年前開始接觸股票市場以來,徐民欽就明白「明牌」是用腳走出來的道理。那個年代,流行的是資產股,當其他股民只注意打聽哪個主力要做哪支股票,他還多做了一項功課:買進每一支資產股前,都到現地看過,甚至想辦法和現場的警衛、保全或員工套交情,以獲得情報。

 

徐民欽說:「正因為有實地看過,股票比較抱得住,主力洗盤不會輕易被洗出去。」一九八五年,正是台灣爆發十信風暴,卻也是台股從六三六點奔向萬點的轉折點,就在那年,徐民欽以六萬元加上標會得來的二十萬元,開始做股票,以銀行股和資產股等壟斷性或資源稀缺行業為主,三商銀、士電、新燕、保固等流行股票,他都有跟到,一九九○年萬點崩盤前,他靠股票就賺到兩千萬元。

 

因為徐民欽的小孩有氣管過敏問題,為了根治兒子的毛病,他決定送兩個小孩到紐西蘭,老婆也跟去照顧,留他一個人在台灣奮鬥。台股萬點崩盤前,他就把股票全數出清,作為小孩留學的基金,只留二十萬元,加上賣金條獲得的四十萬元,從六十萬元又重新開始。

 

徐民欽說,逃過萬點大崩盤,一方面是幸運,剛好家裡有急用,但看到當時的財政部長王建(火+宣)一口氣開放十四家新銀行,他判斷銀行業的冬天即將來臨。一九九○年初,他就已看壞景氣,也逐步降低持股。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說:「想像力是投機操作的原始動力,也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徐民欽最自豪的,也是自己的聯想力。一九九○年八月之前,九五%以上的股票都重挫崩盤,但他買的一檔欣欣大眾股票,卻逆勢從一百元暴漲到三百元,因為他聯想,郝柏村任行政院院長,而欣欣是惟一退輔會占大股的股票,市場主力必定會以此作為題材炒作。不過他笑說:「我的聯想力很好,但管理不好,不懂得找賣點,漲到三百多元沒賣,最後只以小賺出場。」

 

九○年代以後,台灣進入科技業崛起的時代,嗅覺敏銳的徐民欽,開始轉戰電子股,當時股民的觀念是,電子股的資產只有人才,又沒有自己的土地資產,興趣不高,但他卻認為,電子業是台灣未來的希望,從一九九四年開始,他就勤跑新竹科學園區,向業界專家請教相關的知識。

 

當時,中華電信尚未改制為公司,他還是公務員的身分,當其他同事為了領幾萬元不休假獎金而堅持不休假,他卻把每年將近一個月的休假全部休完,但不是去玩,而是利用休假的時間跑公司,「從股票賺到的,比這些獎金多了好幾十倍。」他笑說。
徐民欽認為,「聯想力+蒐集資料+勤跑公司」,是從沙礫中挖掘黃金的三大要領,而只要找到對的標的,就要狠狠地抱住,不短線進出,讓獲利奔跑,才能賺到大波段的利潤。

 

跟隨巴菲特的腳步 十二港元買進比亞迪大賺一票

 

當年,電子股能選擇的標的並不太多,只有聯電、太欣半導體等少數幾家,他靠操作半導體股票,幾年之間又賺到上千萬元。隨後,電子業全盛時期來臨,他更是如魚得水,他認為要找到真正具有爆發潛力的股票,一定要從科技趨勢中尋找,因此,幾個重大科技趨勢轉變,如CD-R轉向DVD、太陽能熱,到最新的電動車、電子紙、微投影機等科技狂潮,他幾乎無役不與。

 

二○○○年的訊碟上市,一度飆漲到五一二元,他在前一年以四十三元認購現增股,不到一年就漲了七、八倍,順利獲利出場。○四年太陽能初興,茂迪飆漲十倍,他則在未上市買進益通,賣到一千元以上,同樣也獲利四、五倍。

 

今年兩岸三地最火紅的股票比亞迪,更是徐民欽充分發揮三大要領的輝煌戰績。前幾年他就注意到電動車的趨勢,也一直蒐集相關的資訊,在興櫃掛牌的長園科技股東會,因為是台灣少數鋰電池相關的公司,他更是每年報到,以了解最新的產業訊息。

 

在觀察幾年之後,徐民欽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標的切入,直到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亞迪,他研判電動車的風潮將起。○八年十二月初,他將金融風暴前停損出清的七十萬港元資金,在十二港元左右買進比亞迪,即使中間有震盪都不為所動,直到股價漲到六十港元以上,他將三分之二的比亞迪股票賣掉,轉戰風力發電股,還留下三分之一,前幾天他略為計算一下,市值已增加到四百萬港元,不但把虧的全賺回來,比之前資產最高時還多了二○%。

 

徐民欽認為,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力,還是要廣泛閱讀且下苦工整理,一本三千、五千元的產業報告,即使只有一兩頁有價值,他也不惜血本地買下,因為除了充實自己的知識以外,「如果沒有人買,怎會有人生產好的內容呢?」

 

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徐民欽則是力行資料整理的工夫。報紙、雜誌上的消息、拜訪公司的心得、和朋友聚會時取得的資訊,他都會先記錄在一本小冊子上,過一陣子再分門別類地用手抄錄,一方面藉由整理時思考,一方面便於快速找尋資料。

 

和他時常切磋股票戰技的友人孔先生說:「徐民欽最大的人格特質是好奇心,因為好奇心,驅動他願意花很多時間閱讀和研究新科技,自然投資的機會比其他人多很多。」

 

徐民欽

 

徐民欽

徐民欽不惜斥資數千元買產業報告,只 為其中一、兩頁有用的資訊,並詳細筆記,藉以培養投資靈感。

 

中國內需也是布局重點 鎖定中國風電、錦江酒店兩檔

 

多年研究科技產業的經驗,徐民欽已經練就一番去蕪存菁的工夫,不過,他也承認,新趨勢科技股是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標的,因為從過去經驗來看,太多新科技最後還是無疾而終。像當年IBM主推的矽鍺半導體,希望取代手機內的砷化鎵,但直到現在,占有率仍很低,而英特爾主推的Wimax、SSD(固態硬碟)等,現在看來也是不太樂觀。

 

徐民欽判斷一項新科技或新產品能不能投資,公司是否願意砸錢投資設廠,是第一項觀察指標,公司願意砸大錢投資,至少表示量產技術已經成熟,而不是還在實驗室階段,成功機會就可望提高到一半,如果還只停留在老闆講或是實驗的階段,那還是要停看聽。

 

至於量產後新產品能不能熱銷,還得觀察消費者接受度以及有無新的競爭技術出現。例如,Wimax就是因為電信公司已經砸大錢投資3G,性價比(性價比=性能/價格,即「性能價格比」,是用來權衡商品在客觀的可買性上所做的量化)也沒有突出之處,看來前途黯淡,而SSD則是成本太高的問題沒有解決,很難普及。

 

目前他最看好電動車、電子紙、微投影機三大科技趨勢,即使有些標的還沒上市,甚至在國外掛牌,他還是大膽搶進;此外,中國內需也是未來布局重點,他看好上海世博會和替代能源的風力發電兩項題材,秉持他一向主張的壟斷性行業邏輯,他選擇在香港掛牌、旗下擁有酒店、計程車、遊覽車和遊樂區的錦江酒店和擁有大片風電田的中國風電兩支股票。

 

徐民欽

 

失敗經驗的教訓 人算不如天算,投資要有風險觀念

 

雖然徐民欽資產超過八位數,但他認為自己投資理財稱不上成功,他自認找尋新機會的敏銳度夠,但也因為好奇心太過,有時會犯了太過積極進取的錯誤。

 

二○○○年之前,他看好某家無線RF的未上市IC設計公司,不惜砸下千萬元投資,雖然產品、技術都對,但公司策略錯誤,最後還是沒有起來,上千萬元就此泡湯。再如當年的固網熱,徐民欽也參一腳,丟入上千萬元,但也是血本無歸。

 

徐民欽總結自己投資失敗的經驗,加上去年金融海嘯後的省思,他認為做股票一定要有一幢不貸款的房子,還要留下必須的生活費,萬一股票套牢,才不會慌亂。而股票賺到一定程度後,應轉一些出來買房或拿去做定存,因為人算不如天算,誰也算不準會不會有重大利空產生。徐太太也說,只要財務規畫好,她無條件支持先生把股票作為一生的志業。

 

徐民欽認為,只要觀念正確,無論什麼年紀、無論住在哪裡,只要拿著一只皮箱,就可以做股票,他實在想不出來哪個行業能像股票一樣做一輩子。

 

不過進入耳順之年的他,已經深諳中庸之道,不會像年輕時期那麼衝,「持盈保泰」是他目前的最高目標。

 

徐民欽投資心法

▲點擊圖片放大

 

■徐民欽
現職:專業投資人
投資年資:25年
精采戰役:
1985~1990年 三商銀:200元買進、1000元賣出
2000年 訊碟未上市:43元買進,360元賣出
2005年 益通:360元買進,1000元賣出
2008年 比亞迪:12港元買進,60港元賣出2/3,現還持有1/3
2009年 安可科技:13元買進,118元賣出

延伸閱讀

第三屆台灣尤努斯創新獎,徵件即將截止!
第三屆台灣尤努斯創新獎,徵件即將截止!

2023-07-11

第二屆尤努斯扎根營延續感動 報名即將截止
第二屆尤努斯扎根營延續感動 報名即將截止

2023-12-07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ZERO碳生活】永續論壇邀你一起共建綠色未來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ZERO碳生活】永續論壇邀你一起共建綠色未來

2023-10-13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推動社會創新,連四年舉辦競賽鼓勵青年投入,開始徵件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推動社會創新,連四年舉辦競賽鼓勵青年投入,開始徵件

2024-04-01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投入全齡培力,促進社會公益永續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投入全齡培力,促進社會公益永續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