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股市新手看EPS(每股稅後純益),高手看籌碼」,追蹤籌碼的好處,在於短時間內就能看出基本面變化,其中,又以投信籌碼最具參考價值。
首先,前兩年投信基金經理人爆發炒股弊案,主管機關對投信買股限制轉趨嚴格,沒有一定獲利、成長性的公司,投信不太可能買。其次,買股要市場氣氛配合,股價才動得起來,投信看準的標的,多具有題材性,在市場上容易引起共鳴。
光有基本面、題材面還不夠,投信若找到能與國際大廠連動的股票,一點火,股價就能劈哩啪啦往上攻,像前陣子的電動車、4G概念等,都是國外先漲、台股跟進的代表。
「認養」個股,有實際獲利作基礎
投信公司受「基金投資4大流程」規範,因此現在買進的個股,和過去不太一樣,不會買進一些沒有基本面、亂七八糟的股票,而是有獲利成長做保護的公司。換言之,現在投信要「認養」股票,一定會有研究報告,而報告內容,必定有EPS保護;也就是說,投信買股邏輯建立在公司獲利之上,一旦反手賣股,就代表這家公司基本面出了很大問題。
當投信開始砍股票時,一般人絕對要避開,因為投信賣股,都是一次賣到底;買的時候也一樣,會一次把部位買滿。所以只要投信還在買超的個股,就不用急著拔檔;但賣股票時,也不要想逢低承接,絕對會受傷。
這些被投信「相中」的個股,短期內股價也會高人一等;以今年以來投信買超前幾名股票為例,漲幅多的有5成,一般也有3、4成左右,報酬率都非常亮眼。投資人若要「共襄盛舉」,每天收盤後,就要開始追蹤投信買超標的,如果是第一天買超,可先標記起來,第二天又買,就要特別關注這檔個股。
有作帳行情,也要小心結帳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投信買股不喜歡跟單,看好的股票就要搶在第一時間進場;每到季底或年底,作帳行情也很精采,若連買兩天,買超張數在千張以上,或買進金額占股本一定比率,很可能是投信作帳標的。此外,投信公司競爭激烈,個股有作帳行情,也可能出現結帳行情。
所謂「結帳」,是指基金經理人為了將對手的績效打下來,而買進對方基金前幾大持股;接近季底時,經理人再將持股砍下來,自己的基金績效雖然也會受到影響,但持股比率畢竟較少,對手績效就會被大幅甩開。
要分辨個股到底是作帳標的、還是結帳標的,很簡單,快到季底時,若投信開始大量買超個股,且張數約在3000、4000張以上,或在最後關頭積極買進,累積個股張數在萬張以上,大概就有作帳的味道;如果只買了500張左右,就要小心個股有「被砍出、成為結帳對象」的可能。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投信必須攤開持股、公開籌碼動向,也是很好的追蹤對象。
不碰有主力色彩的假外資標的
除了投信,外資動向也是一大指標;不過,要先分辨真、假外資。所謂「真外資」,大多是買賣市值超過100億元以上的大型股,主要進出券商,是像花旗、美林等那樣的外資公司。至於,一般被稱為「本土外資」的假外資,可能是市場主力或公司大股東,為了避免進出動向被人識破,所以資金繞道,改從海外以複委託方式下單。這些資金與真外資不同,偏好市值5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股,且多在元大、凱基等本土券商進出下單。
有時候,針對某檔個股,會出現投信與外資意見相左、對作情況;此時我們會留意,但不會太擔心。因為投信公司為做績效保護,常會拉尾盤,況且投信買、外資賣的情況,不太會出現在中小型股,除非是「本土外資」所為。所以基本上,習慣挖掘中小型公司的法人,還是會以投信籌碼為依歸。
當然,本土外資也有不少是投信基金經理人退休下來,這些人市場消息靈通,基本面訓練扎實,都是徹底研究過公司狀況後,才大舉進場,因此常能領先市場,看到不錯的標的。
進一步來說,真外資的籌碼像台積電、日月光,不用靠跟單,法人自己看就知道。反之,本土外資動向因無法確切掌握個股進出時間,要跟單很麻煩,也會被洗得很痛苦。因此,主力色彩過濃的本土外資標的,我們不太去碰,那是會出事的。相較之下,跟著投信買股安全多了,至於主力持有標的,則敬而遠之。
融資水位高不再是行情反指標
過去,市場習慣以融資當作散戶進出指標,隨著主力使用融資比率攀升,現在已不能視其為浮額,而是本土外資動向重要依據;甚至跟著融資進出勝率還比外資高。像日前漲勢剽悍的威強電、仲琦,融資都明顯增加,算是主力代表作;但要跟著本土外資操作,卻沒那麼容易。
主要原因是融資沒有連續性買盤,且傾向短打;我們只能注意個股融資張數增加1000、2000張的標的,推測背後可能有一些故事吸引主力或中實戶進場。以前有實力的中實戶,現在變成「本土外資」進場;多頭時,融資扮演重要助攻角色,這也是去年市場翻揚形成的主要氣氛。因此,市場對融資的觀念開始轉變,融資低點未必是指數低點,融資水位高也不再是行情反指標,因為裡面結構已改變,散戶比率下降,留下來的,都是投資高手。
交叉比對自營商進場標的
此外,我們有時也會參考自營商在買些什麼,只是很少跟進;原因是自營商追求的是絕對績效,選股邏輯和投信差不多,重視公司獲利,但個股保鮮期更短。加上部分自營商與媒體關係友好,消息互通密切;他們今天買的股票,很可能就是明天報紙的標題,若要獲利了結,便以清倉方式殺出持股,手段比投信還猛。如果要跟著自營商進出,不容易討到便宜。
我們會做的,是交叉比對自營商與投信動向。由於投信買的個股都必須有所本,為追求績效,基金經理人會不斷尋找下一波明星產業,使得基金持股保鮮期變短,周轉率提高,部分投信公司幾乎每季基金持股就能換過一輪。以投信籌碼為基準,所買超的個股,若同時也是自營商進場標的,那把握度就更高了。
最後要提的是,申報轉讓持股部分,也是我們在意的重點。日前,像F-百和大股東大幅申報轉讓持股,一般觀念可能以負面訊息解讀;但依過去經驗,大股東申報轉讓背後,也可能代表後面有新的經營團隊入主,管理階層有重大改變,一旦屬實,股價也會受激勵上漲。
因此,大股東申報轉讓持股三天內,可觀察公司有沒有大動作;或像盤中有大額交易進行對敲,也可視為大股東做股票訊號,若能進一步搭配基本面解讀,就能更清楚籌碼動向。另外,參考過去一個月,集保庫存明顯增加的個股,從中掌握大股東動態,再藉由其他面向確認,大概就是法人最常使用的籌碼進出策略。
透過這些方法,可提高台股操作勝率,有時甚至比基本面研究更快速、好用。
何謂「基金投資四大流程」?
所謂基金投資4大流程,是指經理人買賣交易,必須依據投資分析報告、投資決定書、投資執行紀錄、投資檢討報告等4步驟進行;基金公司會先透過投研團隊,選出可投資的個股名單,所有投資流程都有紀錄可循,且一切透明,可防止個別經理人炒股情況發生。
陳奕光
出生:1969年
現職:第一金投顧副總經理
經歷:大和國泰證券資深協理
學歷:美國匹茲堡大學MBA
靠3 招 追蹤三大法人動向
1.投信:參考首選
連兩日買超個股可追蹤,買超未結束前,不用急著拔檔。賣股時,代表基本面反轉,千萬不要對作、想撿便宜。
2.本土外資:宜閃避
以中小型股為主,常是市場領頭羊,
但買賣時機難掌握,相關標的宜避開。
3.自營商:輔助指標
持股買賣犀利,標的更換迅速,
最好搭配投信動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