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股市名嘴給投資人的建議中,絕對不會出錯的一句話就是「選股不選市」。
股市一年交易約為250天,其中大概有200天大盤波動都不會太劇烈,因此股市名嘴一定會先說「區間整理,看個股表現」,然後用「選股不選市」做結尾,因為他們一來希望投資人每天都要進出股市,他們才有舞台可以表演;二來投資人如果發生虧損,那是自己選錯了股票,怨不得誰,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怪罪「選股不選市」這句話是錯的。
我和他們的立場完全相反,因為我認為選股太難了。許多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詳細研究各公司的財務報表,認真鑽研個股的技術分析,再加上大量吸收報章雜誌和電視廣播的各種資訊,甚至參加各項演講課程,就是要學會選股的能力,可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硬道理,用在股市投資,卻不一定正確。
「選市不選股」?YES!
不用選股也能賺?YES,of course!!
財務報表揭露的是公司「過去」的經營績效,但是大家都知道,買股票是買它的「未來性」!財務報表只能讓你比較有機會避開地雷股。
個股的技術分析,因為充滿投資人對該公司的無窮想像力,甚至常常遭到人為的控制,發生鈍化。看好時股價一路往上漲,完全不回頭給你逢低買進的機會;看壞時一路重挫,明明指標已經超跌,你去攤平,結果一路躺平。
媒體資訊更是落後指標。所有人都得到同樣的消息,憑什麼你就一定會賺錢?大家都有的消息,叫「資訊」;只有少數人才會得到「情報」,也就是所謂的「內線」。
認命吧!「選股不選市」理論上當然是對的,但是實務上真的常常做不到!
如果「選市不選股」,碰到一年大盤有200天波動很小,怎麼辦?當然就是空手啊!每天殺進殺出,心情當然焦慮,生活肯定受到影響。錢不一定賺得到,但生活品質一定賠進去。大盤幾乎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即使外資在期貨結算時,確實有能力影響指數,但畢竟是短期和有限的,因此大盤的技術指標通常不會鈍化。跌多了,也就是KD值落在20以下的低檔區,反彈就指日可待。漲多了,KD值落在80以上的高檔區,回檔當然就不遠了。
這幾年,不論全年是漲是跌,大約都有三波的明顯漲幅(參見表1)。每一波漲幅約略在10%到15%之間,沒有人厲害到全部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是要賺一半5%,應該不是難事。三波加起來,起碼15%。
表一:每年可以賺三波,過去三年台股走高的幅度與期間
年度 |
期間 |
最低點 |
最高點 |
漲幅(%) |
|
4~5月 |
7689 |
8439 |
9.75 |
2013年 |
6~7月 |
7663 |
8266 |
7.87 |
|
8~12月 |
7737 |
8646 |
11.75 |
|
1~3月 |
6949 |
8170 |
17.57 |
2012年 |
6~9月 |
6857 |
7785 |
13.53 |
|
11~12月 |
7050 |
7757 |
10.03 |
|
3~5月 |
8071 |
9082 |
12.53 |
2011年 |
8~9月 |
7149 |
7866 |
10.03 |
|
9~10月 |
6877 |
7743 |
12.59 |
但是,投資人一定會問,買錯股票不一定會賺,甚至還可能賠啊!提出這個疑問的投資人,還是陷入「選股不選市」的盲點中。
年年填息的台灣50
跟著大盤賺15%,還有配息的3%
台股中有一檔股票,它和大盤的連動性非常非常高(請注意,我用了兩個「非常」),叫做「台灣50」(股票代號0050)。大盤漲1%,它大概也漲1%,大盤跌2%,它絕對不會跌3%,更不可能跌停板。
它是一檔包含台股前50大市值股票的基金,但是交易的方式完全和個股一樣。除非碰到319槍擊案、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或是金融海嘯等重大利空,所有股票全數躺平時,它才有可能跟著跌停板(但那絕對是千載難逢的買進機會)。投資人應該不會認為,這50家公司會全數同時倒閉吧?因此它的終極風險,其實和銀行定存差不多,唯一的差別是它無法避免「短期」價格漲跌造成帳面的盈虧,但「長期」來看,幾乎和定存一樣穩當。
買「台灣50」就算不能打敗大盤,每年三波各賺5%,合計也有15%。這種報酬率當然不高,但是非常穩定,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靜待低點再進場,絕對不會躁進,當然心情就不會焦慮,生活品質就可以得到確保。
大盤每年三波漲幅合計15%,我另外的3%,靠的是每年的配息。如表2所見,不論你用當年除息前最高價或最低價買進台灣50,股息殖利率平均有3%到4%。此外,「台灣50」最棒的是,自它掛牌以來,每年都能夠填息(參見表3)。能夠年年填息的個股,放眼台股可是寥寥可數。
表2:台灣50股息殖利率至少3%,台灣50過去10年平均配息水準
年度 |
當年配息(元) |
最高價(元) |
股息殖利率(%) |
最低價(元) |
股息殖利率(%) |
2005 |
1.85 |
48.00 |
3.85 |
43.90 |
4.21 |
2006 |
4.00 |
59.30 |
6.75 |
49.30 |
8.11 |
2007 |
2.50 |
72.30 |
3.46 |
53.05 |
4.71 |
2008 |
2.00 |
65.85 |
3.04 |
29.10 |
6.87 |
2009 |
1.00 |
55.15 |
1.81 |
30.01 |
3.33 |
2010 |
2.20 |
58.10 |
3.79 |
47.95 |
4.59 |
2011 |
1.95 |
63.20 |
3.09 |
49.50 |
3.94 |
2012 |
1.85 |
56.20 |
3.29 |
47.50 |
3.89 |
2013 |
1.35 |
59.15 |
2.28 |
52.95 |
2.55 |
2014 |
1.55 |
69.95 |
2.22 |
55.60 |
2.79 |
平均 |
|
|
3.36 |
|
4.50 |
表3:台灣50連續10年都有填息,台灣50近年填息狀況
買進年度 |
當年配息(元) |
填息花費天數 |
2005 |
1.85 |
28 |
2006 |
4.00 |
68 |
2007 |
2.50 |
5 |
2008 |
2.00 |
6 |
2009 |
1.00 |
24 |
2010 |
2.20 |
5 |
2011 |
1.95 |
102 |
2012 |
1.85 |
36 |
2013 |
1.35 |
68 |
2014 |
1.55 |
6 |
平均 |
|
38 |
註1:2003~2004兩年度未配息 |
|
|
註2:2014年統計至10/27止 |
|
隨時進場都能賺
即使買在高點,7年不動也能有16%
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時候都能買嗎?
如果你比較積極,股息和前述所提的三波價差都要賺,那麼就要耐心等到K值小於20才進場比較有利。
如果你很保守,只想每年領股息,不在乎差價利潤,那麼你隨時買都可以。表4即可看出,只要你完全「抱牢」,即便你手氣不佳,買在2007年除息前的「最高價」,7年累積報酬率也可以有16.67%;如果你福星高照,買在2008年除息前的「最低價」,6年累積報酬率甚至會到175%。
表4:累計報酬率少則16%多則175%,台灣50歷年報酬表現
|
|
|
|
|
|
|
||
買進年度 |
最高價(元) |
最低價(元) |
截至2014 累計配息(元) |
2014最高價(元) |
最少價差 |
最多價差 |
最少合計報酬率 |
最多合計報酬率 |
2003 |
49.00 |
36.92 |
20.25 |
69.95 |
20.95 |
33.03 |
84.08% |
144.31% |
2004 |
53.70 |
40.90 |
20.25 |
69.95 |
16.25 |
29.05 |
67.97% |
120.54% |
2005 |
48.00 |
43.90 |
20.25 |
69.95 |
21.95 |
26.05 |
87.92% |
105.47% |
2006 |
59.30 |
49.30 |
18.40 |
69.95 |
10.65 |
20.65 |
48.99% |
79.21% |
2007 |
72.30 |
53.05 |
14.40 |
69.95 |
-2.35 |
16.90 |
16.67% |
59.00% |
2008 |
65.85 |
29.10 |
10.35 |
69.95 |
4.10 |
40.85 |
21.94% |
175.95% |
2009 |
55.15 |
30.01 |
9.90 |
69.95 |
14.80 |
39.94 |
44.79% |
166.08% |
2010 |
58.10 |
47.95 |
8.90 |
69.95 |
11.85 |
22.00 |
35.71% |
64.44% |
2011 |
63.20 |
49.50 |
6.70 |
69.95 |
6.75 |
20.45 |
21.28% |
54.85% |
2012 |
56.20 |
47.50 |
4.75 |
69.95 |
13.75 |
22.45 |
32.92% |
57.26% |
2013 |
59.15 |
52.95 |
2.90 |
69.95 |
10.80 |
17.00 |
23.16% |
37.58% |
2014 |
69.95 |
55.60 |
1.55 |
69.95 |
0.00 |
14.35 |
2.22% |
28.60% |
註1:最高價係指當年除息前最高價 |
|
|
|
|
|
|
||
註2:最低價係指當年除息前最低價 |
|
|
|
|
|
|
台灣高股息基金
股息殖利率更高,資金門檻更低
同樣是「抱牢不動」,市面上還有另一種適合懶人投資的標的,那就是「高股息基金」(股票代號0056)。它自2011年開始配息,平均股息殖利率介於5%到6%之間,比「台灣50」更高,而且股價相對低很多,非常適合小資族(參見表5)。不過,它波動很小,很難賺差價,所以是正港的定存概念股。我的建議是22元以下拚命買,然後抱牢。如果真想賺差價,26元以上可以賣一趟,等23元以下就買回來。
表5:高股息基金貢獻5%殖利率 |
|
|
|
||
台灣高股息近年殖利率表現 |
|
|
|
||
年度 |
當年配息(元) |
最高價(元) |
最少股息殖利率 |
最低價(元) |
最多股息殖利率 |
2011 |
2.30 |
29.96 |
7.68% |
23.12 |
9.95% |
2012 |
1.30 |
25.47 |
5.10% |
21.13 |
6.15% |
2013 |
0.85 |
24.79 |
3.43% |
22.67 |
3.75% |
2014 |
1.00 |
26.54 |
3.77% |
22.44 |
4.46% |
平均 |
|
|
4.99% |
|
6.08% |
你沒有時間研究標的嗎?你可以投入股市的資金很少嗎?沒錢沒閒的小資族不用煩惱,只要你認識台灣50與台灣高股息這兩檔標的,即使進場後只是抱牢不動,結合複利與價差的威力,你也能比定存多賺好幾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