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以一七年的外資買超金額來看,上半年外資淨匯入一三四・一一億美元,第三季淨匯出六一・七七億美元,第四季再匯出一一・二四億美元,使得年度外資淨流入台灣的金額,縮小到六一・一億美元。
這使得除了日本外的亞洲市場,台灣從上半年遙遙領先的榜首掉到第三位,從第三名躍升第一的韓國,外資淨匯入八二・七億美元。而印度股市去年表現耀眼,外資淨匯入七七・三億美元,韓國在下半年逆轉勝,主要是半導體產業景氣大好,外資大力加碼三星及海力士(SK hynix)。
觀察二》當心積極匯入又匯出,留意台幣回貶
不過金融海嘯後,亞洲企業高成長,加上台股高配息的優勢,亞洲股市一直都是外資的最愛,從一二年迄今,過去六年來,外資買超日本股市高達一六四四億美元,加碼印度七四六億美元,台灣是第三位,也有四一四億美元,第四名是韓國三四六・八億美元,台股可說是外資最愛的市場之一,也因為外資加碼,台股加權指數水漲船高。
不過這個情況在去年下半年,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一七年下半年外資賣超台股越趨積極,而且,下半年淨匯出金額高達七二・三四億,在新台幣持續強勢升值之下,外資仍把分配的股利匯出。
在過去十一年當中,外資在下半年會匯出少許股利所得,但很少像去年那樣在上半年大筆匯入資金後,在下半年又大筆匯出,這是今年觀察台股的第二個變數,尤其是新台幣一口氣升值到二九・五六左右,假如台幣升值到盡頭,又出現回貶走勢,很可能會加重外資淨匯出的壓力。
一七年台股算是走得十分平順的一年,但是外資撐高台股的三大權值股,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仔細看外資在三大權值股的買賣超,外資買超台積電一度占台積電股權八一・六%,台積電八成持股落在外資手上,這在全世界資本市場是十分難得一見的現象。
但後來外資調節台積電,持股一度降至七八・五六%,現在是七九・○五%,外資在去年底持有台積電二○四五・三三四四萬張,一六去年年底是二○四一・七○三六萬張,外資一年買超台積電只有四一一五九張,從絕對張數來看實在不高,不過經過回檔後,一八年外資繼續加碼台積電,現在買超張數到八三○二二張,這也是台積電股價重返二四○元高檔重要原因。
但是外資在鴻海及大立光都出現顯著殺盤,台股三大權值股,台積電一八年以來股價仍上漲一二・五元,漲幅五・四五%,但是鴻海股價下跌三・四元,跌幅三・五七%,大立光一八年以來,股價下跌二七五元,跌幅六・八四%,問題也是出在外資的調節上面。
去年上半年鴻海股價一度上漲到一二二・五元,那時候麥格理有一本厚重的報告,把鴻海形容為「明日世界資源的整合者」,這本厚達二二○頁的報告,把鴻海未來發展描繪得令人神往,鴻海在這本外資報告出來後股價衝高,但稍縱即逝,外資在鴻海報告出來之前,買超鴻海股票超過五十萬張,不過外資在鴻海的持股,一七年底卻比一六年底少三萬張,到一八年外資賣超沒有停下來,到今年外資賣超鴻海已達七六八二七張,鴻海股價最低跌到九○.五元,鴻海在一六年底收盤八三.五元,一七年收盤九五.二元,全年上漲一四%,市值增加一九○六億,但如果從最高價跌下來,鴻海股價已跌掉二六%。
觀察三》大立光若遇2000元保衛戰,台股壓力重
不過最慘的可能是股王大立光,一七年大立光股價最高漲到六○七五元,寫下台股空前絕後的最高紀錄,但是迎入第四季,大立光成長力道減弱,外資追殺持股,去年外資買超大立光張數剩下五○三張,今年迄今,外資買超大立光的張數剩下四八二張,進入一八年,大立光的業績是成長?衰退?股價將出現重大分水嶺。

大立光近來月營收走弱,股價也頻頻回檔,引發市場對其業績下滑的憂慮。(攝影/蔡世豪)
大立光去年前三季EPS一二九.四三元,第四季營收一六一・○七億,比第三季一四九.一八億元只小幅成長七.九七%,以去年第三季大立光的EPS五七.九二元,照營收推估大立光去年EPS可能不到一九○元,比市場預期二○○元的目標可能略遜一籌,而去年十二月大立光營收只有四八.七八億,比十一月少一三%,又把市場嚇出一身冷汗,大立光股價已跌到三七三○元,如果從最高價來算,大立光已跌掉三十八.六%,大立光是全台成長最卓著的典範,如今出現了大警訊。
如果以大立光在三七三○元的股價來算,如果大立光今年EPS一九○元,現在約有二十倍本益比,股價仍屬偏高,如果本益比下修到十五倍,股價目標價可能下修到二八五○元,如果EPS低於一九○元,很可能本益比會降到十二至十五倍之間,屆時可能面臨二○○○元保衛戰,假如是這樣,台股指數空間恐怕也會下修不小,這是第三個變數。
除了三大權值股外,再下來要觀察的是去年股價表現最出色的三檔個股,其中股價大漲到四二○元的國巨,外資在一七年總賣超一一四八二九張,進入一八年外資繼續賣超,累積賣超張數一一七四一四張,這個現象可以看出,國巨股價大漲,外資一路收割,未來要十分小心被動元件景氣何時到達高峰?如果價格太好,產能開出,國巨會不會重演二○○○年被動元件積層陶瓷電容(MLCC)大反轉,禾伸堂從九九九元殺到十六.五元的戲碼?值得小心觀察。
過去一年,國巨旗下奇力新漲到一一四元,凱美處分資產,股價漲到七六.一元,持有鼎美的智寶股價也漲到五五.二元,陳泰銘堪稱是被動產業最大贏家,國巨市值一度約一四七○億元,約達五○億美元,已達世界一線大廠水平,未來在購併上更能得心應手。
另外去年從四十九元大漲到六二四元的康控,是台股真正發揮超過十倍漲幅的個股,但外資在一七年賣超康控七九二八張,也是最大贏家,未來康控股價要重返榮耀恐怕十分不容易。第三檔是從四四.五元漲到三四○元的穩懋,這個在博達風暴中存活的砷化鎵三五族化合物大廠,在三D感測的耕耘,成為Lumentum重要供應夥伴,去年底已獲得安華高(AVAGO)入股,實力更上一層樓。外資在一七年買超穩懋四八五二二張,到一八年外資又加碼到五○五三九張,看起來股價已大漲的穩懋後面還有後勢。
金融股、傳產龍頭廠,皆是今年可關注標的
回顧一下,一七年外資的表現,市場都把焦點放在電子股,尤其是蘋果概念股相關的台積電、鴻海、大立光身上。但外資在台股買最多的其實是配息穩定的金融股,一七年外資買超最多的個股是中信金,達九十二萬張,其次是新光金的九十一・八萬張,不過中信金股價在一七年只小漲一三.六%,不過外資買盤繼續加碼,到目前為止,外資買超中信金達九十九・三萬張,買超新光金達九十八・二萬張,又讓這兩檔金融股創了新高價。
最傳奇的是股價最慘跌到五.九九元的新光金,今年漲到一○・八元,答應吳東進出任新光金總經理的李紀珠,最近接受兩大報紙專訪,似乎揚眉吐氣,她進入新光金後,新光金股價創下七年新高,外資一年買超近百萬張,都算是她的成績單,而中信金再漲到二十一.五元,也是可圈可點。
在中國大陸環評標準無限上綱後,很多汙染性工業,如水泥、石化、鋼鐵、玻璃,造紙等已難有大廠新設,這些年中國大陸積極整頓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很多二、三線小廠逐漸淘汰,像水泥的標準提升,單是去年一年淘汰的低端產能就達三.九億噸,這造成水泥價格不斷上漲。最近海螺水泥已預告去年全年獲利可能上調七○%,最近股價漲到四三・二港幣。從這個情況來看,去年台泥將台泥國際私有化,在一八年可能大放異彩。
台股進入一八年,市場看到了台積電高檔震盪,鴻海、大立光下跌,基期高的高價股也開始出現調整,此時觀察一下外資新布局,在市場不太注意的情況下,外資在一七年重押金融股,其次買盤也擴及到傳統產業一線大廠,這是一八年大家可以把握的一個新變數。
外資買超的個股經常是靜悄悄,但是外資在賣出動作的時候,很多外資報告雪片般湧出,而且是利多不斷,像麥格理的鴻海二○○元變成經典之作;外資調節大立光的時候,市場也都是一片高唱蘋果手機鏡頭,現在回頭一看,很多投資人已不知不覺套在高檔。
一年的開始,我把外資去年一整年的布局攤開給大家看,台股未來操作生態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內資進場,很多乏人問津的價值股可能會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