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限汙停產令,只是中國環保大作戰的第一步。繼昆山之後,珠海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對「重點企業」祭出限產令:長江三角洲輕度到中度的區域性汙染,對大氣汙染物排放重點企業限產限排三○%,限產名單包含化學、製藥、紡織等產業。
打著綠色環保大旗,中國這波「紅色禁令」來得又急又凶,但背後中國強硬的經濟轉型,更可怕。台灣水龍頭零配件製造大廠橋椿,因生產過程中有拋光、壓鑄及電鍍,會產生粉塵或酸霧,也因珠海限汙令受到牽連,被點名停產。
一月七日,記者來到橋椿位於珠海三灶科技園區的生產基地。儘管是星期日,一千多名員工的工廠仍照常運作,前往橋椿的路上,甚至有一條橋以橋椿公司命名,顯見其在當地生產規模之大。
早上八點一到,大批晚班員工拖著疲憊的身軀魚貫下班,一位負責水龍頭外觀表面處理的工人說,「看看我的臉、指甲都是黑的,回去衣服一洗都是黑的,哪有防護?最近是有裝通風改善設備啦。」
「打工就是這樣,能怎麼辦呢?」另一位負責產品包裝的女員工,面對工廠環境,似乎已接受高勞動力的作業模式,她透露,雖然橋椿接到限汙令,但產能未受影響,工廠依舊照兩班制運作。
拚政策,習近平的「美麗中國」大夢
在昆山與珠海接連發生「抽搐性」限產風波背後,透露出來的是,中國地方官員對環保的壓力,已經大到無法承受。
在中共「十九大」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政策目標,將生態環境列為「千年大計」。在三個小時半的演說裡,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並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美麗中國」四個字,瞬間取代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軸,習近平要做的,就是傾全國之力,猛力反轉「庫茲涅茲曲線」——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庫茲涅茲所提出的經濟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