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息存股族將因新適用的會計準則,在2018年有基本面的利多;另外則是追題材,首推蘋概股、行動能源和大數據。
不管大陸的雙十一,還是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兩大經濟體都顯示消費意願強烈,也預示今年的企業獲利不會太差,給明年的股市建立良好基礎。要怎麼迎接指數即將創新高的台股呢?兩種投資組合供讀者朋友參考,一個是保守的領息存股術,一個追題材。
以股票代替現金,作為儲蓄標的,在低率時代逐漸普及。書店裡投資理財區,以存股為名的作品越來越多,而且都是本土投資者現身說法居多。這與社會老年化有直接相關,老化的不只是平均年齡,整體心態包括股市在內都老了,也就是以準備退休金心態進入股市的參與者,比重越來越高。
存股族在二○一八年有個基本面的利多,台灣將要適用的會計準則,對保險公司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明年起資本利得只會增加淨值,但是不能算獲利來增加每股盈餘,不能當獲利分配。但是,領到的利息、股息可以。這對機構法人的操作方向,將產生直接影響。
市場上當成指標的三大法人,外資不論,投信與券商自營商的資金,都遠遠低於保險公司,相差至少一個量級。只是因為資訊透明度的影響,投資人每天都看到幾十億、幾百億資金移動,對於保險公司動輒百億、千億的分配卻視若無睹。台股能上萬點,保險與退休金默默地累積持股,有很大貢獻。明年起,他們會加大對配息股的需求。短期影響是,年底前會一反常態,賣些配息少、但是股價有表現的股票,搶最後可以實現獲利的機會。今年年底作帳行情與明年的一月行情,會和往年有所差別。有些法人持股重的成長股,會往下做;本來就易漲難跌的元月,在資金移轉的挹注,將更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