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大盤已接近填息,但多數股票還沒有,其實有些已漲在除息前,除息後的疲軟,正是加碼時機。
幾年前,筆者也認為美股漲得太沒天理,曾經在專欄裡從總經、企業獲利、貨幣政策、國際局勢等各種角度,分析推論美股應該要回檔,指數下跌兩成以上的修正,也影響自己在台股操作改採保守的態度。那次的教訓讓我學到:如果一個持續排水的水桶,水位非但沒下降,反而還穩定上升,肯定有沒被發現的隱蔽水源不斷注入。已經漲了快十年的美國股市,是這樣的水桶;站上萬點的台股也是。身為投資人,理想上,能掌握所有水源與排水孔是最好的,但是當水位變化與預測有差異時,先別急著找那隱蔽的水源或漏洞,調整部位配合市場才是硬道理。
時間已經邁向八月,除息通知取代股東會通知頻繁出現在信箱,這是股東歡慶收割的季節。不知不覺中,大盤已經接近填息。市值前十大公司,除了大立光還沒除息之外,其他幾家包括台積電、鴻海、中華電、國泰金控等,都已經除息了。也就是說,除息對指數的扣抵效應差不多反應完畢。在這個效應中,指數不只屹立萬點上,而且一直在年度高點緩緩上攻。本欄反覆提醒讀者要注意這個在利空不斷情況下的多頭走勢,五、六、七月是產業淡季;七、八兩月是除息旺季,在這麼不利的季節中,指數卻能穩定在萬點之上,肯定有投資人忽略的推升力量。八月過後就是九月,由開學啟動的下半年旺季,將綿延到聖誕節至農曆春節,本來就是比較會漲的季節,今年還多一個「唉鳳」手機十周年紀念款上市,這麼多蓄勢待發的力量將陸續呈現,下半年的行情怎麼可能會差?
大盤填息,但是大多數股票還沒有。似乎就是指數萬點,但是過半數股票還停留在八千點的矛盾重演,就連指標的台積電、鴻海,填息之路都步履蹣跚。
一般以除息前一天的股價當成參考價,例如鴻海是七月十三日除息,每股配四.五元。七月十二日的收盤價是一一八.五元,十三號除息日的開盤參考價就下調四.五元為一一四元,等到股價回到一一八.五元,才完成填息。可是十二日那天的成交量是九千一百三十萬股,相對於一百七十多億股的股本,在定參考價那一天成為股東的比率僅僅是○.二%,超過九九%以上絕大多數的股權,是在那之前取得配息資格的。鴻海股東會是六月二十二日召開,當日收盤價是一一二.五元。實際上,在六月二十日股價才突破一百一十元,更早以前大多數時間都在一百元以下。
簡單講,從市場的定義,鴻海還沒填息,可是大多數股東都已經填息了!台積電也屬於類似情況,都是漲在除息前。
如果認可前面說的,有隱密水源的水桶觀點,除息日之後疲軟的股價,正是加碼迎接後萬點行情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