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的基本面明顯回溫,但代表經濟櫥窗的股市,成交量卻持續探底。如今,深滬股市成交量早已超越台股,並大力向台資企業招手,為台灣經濟埋下隱憂。
財政部統計十月進出口金額雙雙大幅成長,其中出口二六七.五億美元,對照去年十月二三九.四億美元的低基期,年增九.四%,成長率創了二十六個月以來新高;進口金額更是成長一九.五%,創下四十五個月以來最大增幅。半導體需求強勁,為台灣低迷已久的進出口,帶來難得一見的成長動能。因此,財政部十分有信心地說出口會紅到年底。
復甦》台灣出口、景氣、GDP觸底回升
台灣的出口,在七月正式出現衰退十七個月以來的首度正成長,八月仍有一%的成長,九月小幅衰退一.八%,如今十月再現大成長,主要原因是全球半導體需求強勁。
此外,台灣的景氣對策信號,從二○一五年七月到一六年三月,呈現連續九個藍燈的頹勢,終於在八月出現二十五分的綠燈,而且是連續三個月在綠燈區域。
三是GDP成長,台灣在第二季擺脫連三季負成長後,難得一見出現○.七%的正成長。此時,政府可以拍胸脯告訴民眾,台灣經濟正式確立谷底翻揚之勢。
但是,有一個指標仍持續探底,就是股市的成交量。台股十月集中市場成交量只有一.三二兆元,只比今年二月因為春節長假、交易天數太少,所創下的一.○七兆元成交量多一些。今年台股最大成交量出現在三月的二.一兆元,七、八月也有一.七兆元上下,但九月降為一.四兆元,十月再現新低點。
台股單月周轉率下滑到四.三七%,也寫下歷史新低。以今年上半年台股周轉率只有三成推估,今年全年台股周轉率恐怕不及六○%。昔日台股活力充沛,周轉率一度稱霸全球,如今逐年下滑,現在向新加坡股市看齊,絕不是正常現象。
陷入流動性問題的台股,如何才能脫困?投資人與金融業均高度關注。(攝影/唐紹航)
弔詭》台股成交創新低 指數卻創新高
假如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當中有幾個弔詭,一是以股市的技術分析來看,台股三月出現二.一兆元大量,理論上,三月指數就該到頂;但三月加權指數漲到八八四○.七五點,十月台股創下新低量,加權指數卻寫下九三九九.九七點的新高價。從量價關係來看,台股創新低量,指數卻創新高,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這是標準的量價背離,台股恐怕有崩跌的危機。
二是從基本面看,台灣經濟基本面正從谷底爬升,此時投資人應欣喜迎接景氣回升行情,可是實情卻不是如此。十一月一日,台股寫下四九四億元的新低量,令市場大感錯愕,這一天外資買進一四二.二五億元,賣出一六七.五一億元,外資幾乎成了台股最大玩家。
今年外資奮力買超台積電,讓台積電股價一度漲到一九三元,市值一度突破五兆元。台積電大漲,也讓加權指數站穩在九千點之上,但這是一個扭曲的市場,假如拿掉外資,台股本土投資人已逐漸在股市式微了。
從十一月一日的四九四億元低量以來,有兩個交易日是六百多億元,剩下兩個交易日只有五百多億元,在五百億至六百億元的交易量中,外資幾乎囊括了三百億元,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成交量大約一百至一五○億元,剩下的就是散戶的成交量。
如果扣掉外資及ETF,台股的交易量實在少得可憐,從三個指數的變化就可看出端倪。首先是加權指數今年從八三三八.○六點拉升到九一八九.八四點,上漲一○.二%,這比起深滬股市下跌一○%,港股上漲四%,韓國股市漲二%左右,台股表現可說是出類拔萃。
但再看代表內資的櫃買(OTC)指數,今年從一三三.四六點跌到一二○.九二點,下跌九.四%;再對照摩台指數,今年從三○五.四九點拉升到三四五.九八點,大漲一三.二五%。摩台指數有相當高的程度是代表外資,OTC指數代表本土投資人。從三大指數來看,摩台指數優於加權指數,而加權指數又優於OTC,可明顯看出本國投資人式微的現象。
為了挽救台股量縮危機,金管會奮力救市,從前任主委曾銘宗、丁克華到現任主委李瑞倉,都全力拉抬成交量,但充其量只是開放當沖或鼓勵平盤以下放空等政策,根本無力化解台股量能式微的窘況,台股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九八九年台股曾經風光,台股加權指數一度到一二六八二點,可謂「全民皆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台灣錢淹腳目」的金錢遊戲時代。那一年,台灣集中市場上市交易的公司只有一八一家,台股成交量二十五.四一兆元,新台幣升值到二十五兌一美元附近。
如果把交易量換算成美元,台股成交九八一○億美元,那一年馬來西亞股市全年只成交六八五億美元,新加坡股市二一○億美元,港股三八○億美元,韓股也只有一一九○億美元,台股成交量是韓股的八倍大。
九○年代美國股市獨領風騷,一九九七年紐交所成交五.七七六兆美元,倫敦股市一.九八九五兆美元,已超越台股,德股一.○六七七兆美元,也逼近台股;也就是說,到二○○○年以前,台股仍是全球成交量大的市場。
進入二十一世紀,台股只有○七年成交量超過一兆美元,但此時上海股市成交量已達四兆美元,深圳成交二.一○三兆美元,兩市合計六兆美元,已成大市場;而此時港股成交二.一三八八兆美元,是台股的兩倍;原來只有台股八分之一的韓股也超過二兆美元,也是台股一倍以上。這些當年在台股眼中都是小市場的股市,如今成交量都超越台股。
▲點擊圖片放大
威脅》台股去年上半年成交量 只剩陸股零頭
最可怕的是,中國深滬股市在去年元月掀起瘋狗浪行情,全年兩市成交四十兆美元,居然超越了美股成交量,股市量價長紅,也讓中國企業有買遍世界的雄心壯志。如果拿台股去年上半年的三二六三億美元跟深滬股市對比,台股只剩下陸股的零頭。
財政部統計,今年前九個月台股證交稅實徵五三五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一一.三%,九月單月證交稅收五十四億元,十月將更低,林全說台股成交量「非常悽慘」,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把台股搞得如此悽慘?當局恐不宜坐視。
一九八九年台股只有一八一家上市公司,如今已達九○四家在集中市場掛牌公司,今年前十月成交量只有十四.○五兆元,全年總成交量可能達不到二十兆元,比去年二十二.一三兆元可能再少一成,而這比八九年黃金時代的成交量少很多,這是市場制度出了問題,原因我已分析很多,關鍵從證所稅及後續健全財政補充方案開始。
▲點擊圖片放大
禍首》證所稅、健全財政方案殺傷力大
在二○一二年證所稅復徵之前,台股成交量三十一.二一兆元,如今剩下二十兆元邊緣,一是證所稅衝擊,課本國人不課外資,拉大了內外資不合理待遇,到了健全財政方案,內外資不平待遇極大化,這是台股盛極而衰的開端。如果台股今天陷入困窘,張盛和當財長時代的稅改,是造成今日股市不振的主因,現任財長夠魄力的話,要不要讓現在的稅制退回「張盛和以前」,回復原狀?
也有人主張內外資課稅差距太大,何不拉高外資分離課稅到三○%?也就是內資稅率不降,但外資稅率拉高,不管採取何種對策,台股遊戲規則一定要改變,因為資本市場是產業發展的血脈,血脈不暢,即使新政府擲出百億基金扶植新興產業,效果仍有限。
如今台灣股市龍困淺灘,深滬股市正大力向台資企業招手,這次匯頂以十九.四二人民幣到上交所掛牌,到十一月七日為止,已大漲到一一六.七八人民幣,市值五一九.六七億人民幣,股價淨值比二十七.九倍,本益比五十八倍,這樣的表現讓台灣的IC設計公司瞠目結舌。下一步台灣的人才、企業及資金恐怕加速被中國掠奪,股市交易量的持續萎縮,背後的後座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