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升息與否,雖影響第四季台股走勢,但兩大台股名師均認為,景氣面及資金面仍有利,趨勢明確、獲利基本面正向的智慧型手機、塑化上游、航運三大族群,可逢低布局。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景氣緩復甦、資金加持 拉回站買方
進入九月,美國聯準會是否升息,令全球市場動盪不安。其實,無論從全球景氣還是資金流向觀察,台股第四季仍大有可為。
先看景氣面。從去年底以來,各家研究機構對於今年全球及台灣景氣的展望,原本就是「不好不壞、低度復甦」,且因基期因素,下半年又會稍優於上半年;從國內外近期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幾乎可印證。
觀察台灣或美國的主要企業,由於擔心景氣差,存貨部位都偏低,但第四季向來是全球的消費旺季,包括中國的十一長假、雙十一光棍節,美國感恩節、歐美耶誕節等,屆時回補庫存的效應,將是第四季景氣的重要支柱。而亞洲不但有歐美回補庫存的訂單,還有消費旺季的收入,應是成長力道最強的地區。
再從資金面來看,儘管未來要再印鈔買債、擴大寬鬆的機率越來越低;不過,就以歐、美、亞現有利率水準比較,歐洲利率最低、甚至為負值,美國居中,利率約在○.二五%至○.五%,而亞洲除日本外,平均仍在一%至一.五%左右。
歐系外資猛攻ETF、台指期
由於「錢往高利流」,今年以來,歐系資金早已兵分兩路,穩健型的就流往美國購買公債,想賺取風險報酬的就來亞洲新興市場,尤其台灣與韓國在外匯管制相對中國開放,因此成為歐系外資的首選。以台股來說,今年表現優於全球股市,就是歐系外資一路大買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與台指期,不論美國何時升息,這趨勢仍不會改變。
當然,第四季還有一些政經變數,首先是十月的義大利憲法公投,更重要的是,十一月初的美國總統大選,目前選情混沌不明,因此在選前的十月,股市觀望氣氛可能較濃;而若川普當選,也可能會出現失望或對未來不確定的賣壓。
所幸,這些非經濟因素只能影響一時,長期來看,全球景氣目前並無反轉向下的疑慮,亞洲新興市場不論在景氣或資金面,都處於相對有利的位置,因此台股即使回檔,也應該慎選產業與個股,站在買方。
例如進入消費旺季,消費性電子相關公司值得留意;不過台灣在這方面缺乏品牌支撐,只能看客戶的銷售狀況。以智慧型手機來說,可觀察中國手機品牌,如華為、OPPO的銷售成長力道;另外光通訊族群沉寂已久,也有機會走出谷底。
至於傳產股,預估油價在第四季將呈現區間整理,只要油價穩、塑化上游業者的加工利潤就能穩定成長,台塑四寶應仍有好表現;橡膠、鋼鐵等價格也可望穩定向上。
值得一提的是航運,由於韓進(Hanjin)海運破產,造成全球貨櫃供給吃緊,剛好消費旺季對海運需求大增,因此長榮、陽明值得期待。
凱基投顧總經理朱晏民:基本面看俏 中國手機、雲端股業績夯
受升息不確定性影響,台股近期盤勢震盪,資金暫時退場觀望,靜待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會議結果。不過無論何時升息,展望第四季台股行情,此一不確定因素消除後,選股策略還是要回歸基本面,營收、獲利雙成長,且評價尚在合理水準的個股,盤勢動盪時就要勇敢進場。
其中,中國智慧型手機從年初以來,銷售數字一直遠高於預期,現階段業者訂單能見度已達農曆年後,第四季手機需求持續強勁。
儘管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因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占下滑,部分需求轉向中國品牌中、高階機種,例如OPPO、VIVO同樣具高規格、高品質,但價格相對便宜,刺激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動能,延伸到台廠供應鏈,如半導體、IC通路商、金屬機殼廠等,均可望受惠。
亞馬遜需求旺 雲端股站上浪頭
至於大數據、物聯網應用漸趨普及,雲端服務需求也逐步增加,包括谷歌、臉書、亞馬遜、阿里巴巴等網路營運商,均不斷積極擴大資料中心規模,相關廠商正在中長期產業趨勢浪頭上,包括光通訊、網路通訊設備、工業電腦、伺服器等族群,投資人也不妨關注。
網通零組件廠則受益美國網路營運商急單,市場需求強勁,台廠七、八月業績表現持續增溫,第四季拉貨動能有望延續,直接受惠的個股,包括伺服器的控制晶片、板卡等廠商,逢低也可留意。
此外,前五大筆電代工廠的出貨量,八月的月增率達兩成以上,主要是美國品牌廠的需求增溫,以及新機種上市帶動,使得第三季成長力道,從原先預期季增六%至七%,提高到一○%至一二%。需求是否可延長到第四季?儘管近期銷量普遍優於預期,展望仍屬正面;但別忘記消費性電子買氣,還是與美國市場終端需求密切連動,相關經濟數據一旦有變,投資人應隨時調整。
至於美國聯準會升息與否,確實會牽動台股指數高低,但從企業獲利來看,今年基期較低,預計明年能有機會再成長。
尤其從股價淨值比(P/B)來看,過去台股底部的位置多在一.五倍附近,以此推估,指數低點應在八六五○點左右,現在指數在九千點附近,尚在合理區間。尤其全球景氣復甦狀況雖不理想,但各國股市仍一路上漲,主要是市場利率低而資金多,即使股市因評價偏高而短期震盪修正,預估影響時間與幅度也不會太大。
因此,在第四季的操作策略上,建議從展望較佳的族群著手,例如半導體、雲端運算服務等相關個股,皆有切入的機會。不過,每個次產業的價位高低不同,過去一段時間若已累積波段漲幅,最好是趁指數拉回修正時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