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循環股就是要買在高本益比,甚至是賠錢導致算不出本益比時;從這觀點看來,跌了近八年的中鋼,是不是快到抗戰勝利的時候?
最近給朋友提一個準備退休金的方案,很簡單,就是用每個月沒花掉的錢拿來買中鋼,以股票代替定存;估計可以在退休時累積上千張的中鋼,每年可領上百萬元現金股息。以他沒有房貸、日常以騎自行車與爬山為休閒活動的生活形態,足矣。
從基本面來看,中鋼出現歷史上少見的單季虧損,短期內沒有改善的可能,持續下去會影響到配息能力,似乎不是好標的。過去十年來,中鋼不只股價緩慢下滑,配息金額也是。以二○○八年金融海嘯為界,在那之前五年,股價在三十元以上,每年每股可以分到三到四元的股息;之後,股價跌破二十元,配息金額更是降到一元,一二年還只剩四毛錢。
基本分析不支持,至於做技術分析或是動能操作的,更加看不上這種股性溫吞的大型股。可是景氣循環股的投資,本來就是要買在高本益比,甚至是賠錢導致算不出本益比的時候;在獲利倍數成長,本益比很低的時候出場。從這觀點看來,跌了將近八年的中鋼,是不是已經快到抗戰勝利的時候?
這個討論,其實不是針對中鋼這家公司,而是對一跌再跌的原料、鋼鐵之外,石油、煤、橡膠等等工業原料,也都是這副德性。業者與投機者,都在企盼春燕早日出現。依照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產業經驗來看,相關企業還需要咬牙撐一段時間。
DRAM在十年前就是全行業巨虧的產業,日本廠商整合成一家爾必達,韓國三家去掉一家,台灣的茂德集團出局。經過這些淘汰,才在○九年、一○年出現短暫回春。直到爾必達與力晶也倒了,台塑集團把產能拱手轉給美光,只剩三咖玩家,才達成脆弱的穩定。
其實沒啥特別,就是供給與需求而已。這些波動劇烈的原料產業都有相同結構,供給的增加不是線性的,新產能出現,都是階梯跳躍上去。一座晶圓廠量產、一座礦山的開發,都讓供給大量增加;可是需求增加卻是線性的,這邊多一點,那邊增加一些。供需兩方走的途徑不同,很難出現穩定同步前進的時候,所以價格就呈現劇烈波動。
從DRAM經驗看鋼鐵原油等原料的行情,要穩定下來,關鍵不是需求成長,而是要大面積的消滅供給。
回來看鋼鐵,全球一年產能十六億噸,接近一半在中國;需求剩下不到十四億噸,減少最多的也是中國。了解這個結構,就不會對中國今年一到十月,一百家鋼鐵企業合計虧損超過一一○億美元感到驚訝。大家都知道應該減產,可是要減誰?這些鋼廠都是寧賠百億,不退一噸產能的頑固分子。估計最後決定鋼廠存留的關鍵,是環保因素。以現在空氣品質之差、民怨之重,用排汙合格與否,來淘汰產能。所以鋼鐵會不會起來不確定,但是中國環保相關產業,應該會進入高成長。
都知道鋼鐵業還很艱難,也都知道循環股要買在景氣低點,這個時候開始慢慢買中鋼,再合理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