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擔心筆記做得很紊亂?是否懷疑筆記真的能變成工作成果?
本刊專訪《麥肯錫的筆記術》(天下雜誌出版)作者大嶋祥譽,出身麥肯錫的她,教你用筆記打造「第二個腦」。
《麥肯錫的筆記術》作者大嶋祥譽在書中指出,做好筆記第一個要打破的迷思在於:「筆記就是記錄下別人所講的話。」大嶋指出,麥肯錫顧問做筆記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把筆記當成「思考的工具」、「解決問題的工具」來使用。換句話說,筆記不該只是扮演輔助記憶的角色,而是能有助思考的「第二個腦」。
擅長解決問題的人,從做筆記的階段,就已經能在筆記中解決問題了。因為從定義問題、分析或整理事實,提出假設,到導出解決方案,好的筆記,都應明確地羅列這幾件事。
能夠做出解決問題的筆記,首要之務在戒掉大多數人採用的「一本流」筆記法,以為只要一本筆記就能搞定一切!以為只要做好記錄詳實、沒有遺漏的一本筆記就可以吃得開。因為頂尖的麥肯錫顧問,是不會只做一本筆記的。
劍橋筆記本 記錄事實 像員警打探消息
大嶋指出,她任職麥肯錫時,大家都會隨著解決問題的流程,分別使用三種筆記本。第一、主要用來蒐集資訊與記錄事實的「劍橋筆記本」;第二、用來掌握問題、整理思緒或設計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格筆記本」;第三、用來製作實際資料輸出圖表,作為向客戶簡報的「麥肯錫筆記本」。
在麥肯錫,辦公室經常備有劍橋筆記本,這種筆記本的封面與封底都用厚實的紙張裝訂而成,就算外出或站著工作,也能方便記筆記。
麥肯錫顧問經常需要前往「現場」聆聽意見,就像刑警四處打探消息一樣。此時,就要專注地把聽到的資訊寫進劍橋筆記本裡。這個階段的筆記,暫且不做思緒的整理,「專注地書寫」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如果在現場聆聽階段就彙整重點的話,會造成只在自己腦內的框架中取捨資訊,或只根據自己喜惡來觀察事物狀況。如此一來,或許會錯失真正的重點。
這一點跟刑警偵查情報也有類似之處,重要的線索往往會隱藏在「不經意的一句話」中。為了避免漏聽這些重要的訊息,就不能預先下判斷,只要專注地寫下一字一句,事後再使用「方格筆記本」或「麥肯錫筆記本」,透過「筆記思考」來鎖定議題或找出解決方案。
方格筆記本 彙整思路 理出真正的問題
做好方格筆記可依循以下步驟:第一、找出真正問題;第二、建立解決方案的假設;第三、對假設進行驗證。例如,某企業面臨「A商品銷售業績不佳」狀況。第一階段的劍橋筆記本已羅列各方意見,包括市場因素或銷售管道、商品本身因素、顧客因素、企業組織因素或銷售人員因素等。以這些提示為基礎,請教經驗豐富的前輩或專業人士「像這樣的案例,問題可能出在哪 裡?」或先參考以前的事例或報告等。
鎖定問題後,再對各種問題予以分類,也就是按照「where(所在)」、「why(原因)」、「how(對策)」這三層意義來區分蒐集到的資訊。比如說,針對A商品銷售不佳,「where」可能是指:都市地區、鄉鎮地區、專賣店、量販店等。「why」可能指向:A商品是否老舊化了?價格競爭敗陣?商品機能傳達不佳?商品在店頭陳列不起眼?「how」則是:開發新產品、強化商品說明、降價、舉辦促銷、建議下架等。
把聆聽記錄下來的筆記分類為「where」、「why」與「how」這三層意義後,再根據這些分類過的資訊寫出我們發現到的重要事項——論點。於是,片段的資訊就會被這個論點所吸引,串連在一起,經過整理後就會有新的發現。
麥肯錫筆記 資訊輸出更具體 方便作簡報
「麥肯錫筆記本」基本上是一種方格筆記本,但最上方有「標題」或「議題」欄,中間有圖表空間,最下方則有代表出處的「source」欄,筆記本的淺藍色格線是為了影印時不會顯現。
「麥肯錫筆記本」是象徵「解決問題的筆記術」,因為透過「一張圖表、一則訊息」就可以展現出具體的資訊,完全不需要多餘的要素。
如何利用「麥肯錫筆記本」讓資訊輸出具體成形呢?大嶋指出,訣竅在於「製作筆記時,隨時意識到『概要』!」所謂「概要」(summary)就是要點的意思,但這裡有更深層的意義。在麥肯錫中,有個名詞叫「金字塔結構」,是指用來陳述「事實」、說明「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一套架構,「麥肯錫筆記本」就依著這套架構製作。
透過學會麥肯錫流的筆記法,筆記不將是「會議紀錄」、「客戶訪談紀錄」等流水帳記事,而是你最可靠的祕書,也是最有用的思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