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耳熟能詳的兩句詩:「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蘊含高妙智慧。
對事理的分析判斷,一定要拉出距離,放大視野,才能得知雖不中亦不遠的後續發展,就像觀賞油畫,如果太貼近畫布,只會看到一堆油漬,一定要拉出距離,才能看出這幅畫的意境。
相較去年以前的二十餘年,今年以後的中國股市,肯定將出現十分驚人的質變與量變。因此,不能以過往的思惟與慣性來研判中國股市。正如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當時如果固守著共產國家「注定一窮二白」的思惟,對比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實情當然是大謬不然了。
中國股市的質變,源自於未來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規畫。每一項大戰略的主軸,幾乎都少不了繁榮穩定的股市作為必要配套,股市已從「聊備一格」,質變為國家大戰略的「重中之重」。
應變太輕率 一堂震撼教育課 可避免重蹈覆轍
由於缺乏經驗,中國政府提振股市的操作失之輕率、浮躁。最大的敗筆是上證四千點時,官方媒體大力鼓吹入市,以致回跌至四千點時,不得不以干擾市場機制的種種舉措,拉抬股市。
這種作為當然招致負面評價,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量下,也不得不為。美國、歐洲及日本相繼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美其名為救經濟,究其實(至少最大的影響)還不是拉抬穩定股市?不就是報明牌嗎?只是操作手法細膩些而已。
香港一九八七年十月,也曾因美股暴跌宣布停市四天;台灣在民國七○年代,也一度將每日漲跌幅限制自五%縮小至三%,等到市場止跌回升,再把漲跌停限幅拉大。可見在市場極度動盪時,政府很難避免亂了套。
A股自官媒唱多到六月以來的小崩盤,以及其後的種種波折變化,對中國政府而言,是一堂很寶貴、很有價值的震撼教育課程。新手上路生澀難免,在付出代價基本可控的範圍內,學到股市治理領域過去未注意的罩門及死角,未來可避免重蹈覆轍,堪稱禍兮福之所倚。
後市仍看好 人均所得升 股民還會越來越多
以習、李體制勇於任事的風格,及股市穩定繁榮又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的國家戰略目標之一,兩者湊合,正是A股可延續長多慢牛的最大保障。
中國現在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大約是美國的三分之二,如果未來十年平均每年的GDP增幅以美國三.二五%,中國六.五%保守估算,中國GDP每年的「增量」,仍高於美國三分之一左右。
再以所謂的「巴菲特指標」、股市總市值與總GDP的比值估算,A股大幅回檔後的比值已降到○.八以下,只有美國的一半,所以巴菲特看好中國股市的談話,不是恭維或客氣的場面話。
所謂A股上漲與中國經濟基本面背離云云,不知道是什麼邏輯。美國、歐洲、日本六年來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不到,二○○九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的低點迄今,漲幅卻遠高於A股,這才是與經濟基本面背離。
A股的量變更將是一部波瀾壯闊、精采可期的大戲。除了上市公司家數大增之外,次級交易市場的後續量能擴增潛力更是驚人。
統計資料顯示,人均所得逾一萬美元的國家,持有股票的人口占總人口二○%至二五%。中國在五年內人均所得將超過一萬美元,保守估算五年後持有股票的人口將達到三億人,相較於目前約一億人,五年後的投資人口有二○○%的增幅空間。
歷史正重演 一九八七年台股 就是如今A股
A股另一層量變的潛力來自與全球資金接軌,這是長期源源不絕的活水。十年後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是中國,想想看,會有多少全球資金投入中國股市。
現在的A股市場,不會是美國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的翻版,而是一九八七年的台灣經驗重演。
一九六六迄一九八六年的二十年間,台灣股票投資人口增加很緩慢,六十萬人是維持很久的上限;二十年間大約有三到四次段落分明的多頭市場,日成交值在多頭高峰,最多也只有三十五億元。
一九八七年是台股量變兼質變的第一年,電腦撮合取代人工撮合,加上新台幣大幅升值,及台灣人民理財觀念改變,投資人口從六十萬人,到一九九○年增加到近六百萬人;日成交值也由破百億元到破千億元,完全是一九八七年以前難以想像的情境。
▲點圖放大
釀上升中浪 「三陽開泰」格局確立
更神奇的是,一九八七年以後的台灣,經濟成長率也是由動輒一○%以上的高速增長,換檔為六%至八%的中速增長。
中國體系太大,不可能出現一九八六到一九八九年,台股指數二十倍的漲幅,只能說上證二千點到五千點是長多大浪的第一個中浪,回檔後正醞釀第二個上升中浪。七月七日迄七月九日出現「三陽開泰」的格局,七月十日持續中長紅,大致上已可確定上證指數三五三五點就是中期整理的最低點,投資性資金近期應逢低分批進場,但不能期待短期即出現高回報,未來一段時日,將是一個整理鞏固的中期築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