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興櫃市場成交量創五年來新高,儘管今年前五月人氣略減,加上領頭羊生技族群陷入調整,但生技產業的特性適合台商發展,若能經過一段沉澱期,未來仍可望浮現新的產業機會。
數據顯示,近五年來,興櫃市場成交量出現幾乎「V」形的劇烈轉折。去年,由於生技股成為各路資金與投資人關注的焦點,族群領軍的效果,使得興櫃市場交易更加活潑,成交量一舉衝上四一九四億元的新高。
然而,今年以來,興櫃再度降溫,以前五月成交金額為例,今年是一三○三億元,相比去年的一七二五億元,少了約四分之一;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指出,這似乎意味著,興櫃人氣已隨大盤暫時冷卻。
但如果以產業區分,生技類股無疑是近年來興櫃市場由冷轉熱的最大功臣。
二○一○年,興櫃成交金額最高的前十名,清一色仍是電子類股的天下,後來包括中裕、智擎、浩鼎、鐿鈦等醫藥、醫材業者陸續登錄興櫃,前景備受看好,讓市場重新看待生技類股的評價水準,個股價位紛紛水漲船高。
最明顯的例子,是一二年前十大熱門股中,生技股就多達七檔;到了去年,熱門股前四名全都是生技股,可見族群依舊是市場焦點。
領頭羊:生技股 紅色供應鏈風暴外的新利基
分析市值,未上市股的排行當中,生技業依舊是市值前五十強的大熱門。以家數來看,去年擠入前五十強的新藥公司,包括浩鼎、中裕、藥華、寶齡富錦等十家;屬於醫療設備及醫療耗材的業者,分別是環瑞醫及尖端醫,總計十二家。
今年擠入前五十強的新藥公司,也有中裕、藥華、健永等十家;至於醫療器材及美妝等品牌業者則數量增加,包括益安、晶碩、達爾膚都入榜。市值五十強當中,生技類股就有十三家,數量還勝過去年。
「現在大家都憂心『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其實,生技業正是電子業之外,台灣下一個利基所在!」華祥創投總經理蘇穀祥、專業投資人王子剛都認為,生技業因為市場區隔明確,強調個別產品的研發成果,不走「打群架」模式,對台商而言,較有機會勝出。
不過,若從市值的變化來看,今年的生技股市值明顯較去年下滑,是相當值得注意的訊號。
▲點圖放大
震撼一:基亞事件 新藥風險高 變數難以掌控
除了浩鼎掛牌,族群少了領頭羊,加上浩鼎市值對比掛牌時,最多已經跌掉二五%,許多去年買在高點的投資人,目前還是嚴重套牢。生技股的資金效應會不會遞減,市場正在密切觀察。
以新藥為主的生技股,為何股價劇烈修正?
主因是,前幾年投資人對新藥產業面臨的各種風險,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直到近來,國內新藥公司的開發進度逐步明朗化;加上陸續經歷各種風暴的洗禮,例如,臨床實驗結果可能不如預期,甚至取得藥證以後,也要歷經長時間才能正式進入銷售階段,而且實際銷售利益是否如業者宣稱的龐大,銷售利潤能夠分得多少比例,在在影響新藥股的投資價值。面對預期和實際的落差,自然有資金打了退堂鼓。
此外,去年七月的「基亞事件」,更是帶給投資人一記當頭棒喝。
當時,基亞的肝癌新藥「PI-88」,由於臨床實驗的期中分析數據未達標,原本高達四八六元的股價,開始連番無量跌停,直到一二○元附近才暫時止跌。
這個效應,也導致眾多生技股的籌碼大幅鬆動,先後跟著回檔。對投資人來說,新藥研發的成果,並不保證成功,每一檔漲幅高掛的股票,成績單最終還是要面對市場的嚴苛檢驗,這是生技股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震撼二:寶齡市值大縮水 藥證非保證 獲利分配是關鍵
生技股帶給投資人的第二個震撼,是在本次未上市股市值排行調查中,排行第二十三名的寶齡富錦(簡稱寶齡)。
寶齡研發十餘年的抗腎病新藥拿百磷(Nephoxil),已成功取得美國、日本及台灣藥證,同時也將其授權至美、日、歐及中國。
然而,即使克服萬難終於取得藥證,寶齡市值卻只剩下去年的四成,關鍵為何?
根據寶齡公告的資料,藥品銷售的里程金與權利金的分潤比率,應該是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
最初,公司是透過外部授權取得Nephoxil,當時與新藥發明人許振興博士協議的分潤比率,在歐、美、日等地授權的里程金部分,有三分之一分給發明人。在產品銷售權利金部分,歐、美、日等七個區域,以及亞太地區的台灣、韓國、澳洲等十幾國,也有一半權利金將要分給許振興。
由於歐、美、日正是主要銷售區域,對獲利而言占較大權重,因此,寶齡要分出去的利潤絕非小數目;再加上公司至今尚未釋出下一個完整的新藥開發計畫,當市場對未來缺乏進一步想像空間,投資人先拋售持股、落袋為安,也不令人意外。
當然,這項合約並非全然不利於寶齡,例如包括中國在內,其他五十五國的銷售收入,將由寶齡獨享;另外在原料藥部分,自夥伴收取的製造費或權利金,也全數歸屬於寶齡。不過,新藥股各自的獲利分潤模式,以及實際分得比例,還是投資人進場前必須做好的功課。
除了基亞與寶齡這兩個案例,新藥股還面臨不少挑戰。舉例來說,新藥開發可能比原訂時程晚,或是即使拿到藥證,正式開始銷售時又遇到各國主管機關人手不足、法規改變、或突然浮現同類產品競爭,甚至是尋找海外合作對象曠日費時,都可能令挹注獲利的時間嚴重落後,這種種問題,難以從基本面看出前兆,而又讓投資人無能為力,自然會使得投資人縮手。
新秀:醫材、美容通路 市場明確 可循本益比找標的
至於在醫療器材、耗材及美容通路等領域,就不像新藥股充滿不確定性。由於這些企業的產品與市場相對明確,個別企業都有短中期的獲利目標,對投資人來說,選股邏輯仍回到過去大家熟悉的本益比法則;而且,在這個領域也不斷有新秀跳出來,例如今年就有益安、晶碩、達爾膚等新面孔,可能是投資人找尋標的的新選擇。
其中,市場新兵達爾膚有路易威登(LVMH)集團入股,雙方將共同前進中國市場,開設實體通路。這種與國際知名品牌策略聯盟的模式,可望為台灣具研發實力的中小企業,創造一條新的成長路線。
在窗簾市場具高競爭力的億豐,是興櫃最受矚目的新兵之一。(圖/億豐提供)
亮點:窗簾一哥億豐 重回市場 毛利率高達四成
除了生技業公司,重回資本市場的世界級窗簾大廠億豐,不僅去年繳出EPS(每股稅後純益)八.四八元的好成績,目前市值也超過三百億元,在EPS與市值排行均名列前茅,毛利率更超過四成,無論是獲利能力或產業地位,表現都相當突出,預料將是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
曾經下市的億豐,在過去幾年間,除了第二代經營團隊接棒,本業也完成不少轉型。例如研發具專利保護的窗簾裁切機台,成為亞洲唯一具相關研發能力的廠商;在美國,億豐透過提供機台給大型家居連鎖店,鞏固雙方的合作關係,也架高了對手進入門檻。
隨著美國房市持續復甦,美國地區占總營收高達八成的億豐,一方面深耕行銷通路,二方面持續行銷自有品牌,附加價值將更上層樓。去年億豐EPS八.四八元,比前年的二.四九元成長超過二倍,就是公司營運搭上美國經濟回溫趨勢的最佳例子。
跟著趨勢走,才能找出贏家,歷年來,《今周刊》「未上市一百強」專題曾經報導的公司,從聯發科、大立光到浩鼎,不僅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台灣熱門產業的亮點,投資人只要充分研究,從今年的焦點出發,肯定能看出下一波市場主流的所在。
台股考驗》 A股來勢洶洶 下半年衝擊浮現
「當然有影響啊!」「接下來半年,會是觀察期!」當我們採訪興櫃或未上市個股的投資人時,一談到A股,受訪者的答案,都有這兩句話。不可諱言,A股在一年內暴漲逾一倍,任何企業面臨選擇,究竟要進入台灣或中國資本市場,得到的評價落差自然更大,企業在台上市的意願,無可避免會降低,這也成為接下來台股以及興櫃市場的一大考驗。
一位專門研究未上市個股的分析師就指出,自從去年A股明顯出現漲勢以來,有意以海外企業(F股)第一上市的公司,就陸續浮現打退堂鼓的案例。「小一點的,考慮的是創業板、新三板;至於規模夠大的(公司),就直接挑戰主板!」這位分析師預警,未來半年內,企業第一上市案就可能逐漸減少;換句話說,新股都轉戰對岸去了。「沒辦法,評價實在差太多!我們也在研究,該怎麼參與陸股這波大行情,而不是只看台灣(市場)!」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