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利益應該是以投資報酬率來衡量,而非只看營業收入。業者把「廉價」的東西以「高價」出售,不但嚴重損害台灣形象,也限縮了觀光產業未來的發展。
台灣以衝人數為目標的觀光政策,已到了該轉為價值取向的時候了。去年來台陸客大增至四百萬人次,以台灣所能容納的最大陸客人數預估,有機會達到千萬人次,似乎可以創造令人驚豔的商機。然而,商業利益應該是以投資報酬率來衡量,而非只看營業收入。
蜂擁而至的陸客,不論在交通運輸、飯店客房及餐飲等的費用支出,都是最低價格;業者能做的,就是努力把「廉價」的東西,以「高價」賣給他們。這種商業模式,不但嚴重損害台灣形象,也限縮了觀光產業未來的發展。尤其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兩岸經濟整合速度也減慢,此刻發展新的替代經濟策略將更形重要。
若以為生技產業能填補科技業成熟後所遺留的成長缺口,從台股市值看就知道,是錯誤的期待;科技股占總市值的五五%,生技股還不到三%。台灣GDP中,消費支出占了絕大部分,但過去十五年來薪資停滯的窘況,拖累了這部分的成長;再加上當前弱勢歐元,對歐出口也面臨嚴重困境。
目前台灣所忍受大量、低毛利的陸客,並非是提振經濟成長的最佳選項。在投資報酬率的計算關鍵中,先看營收中可創造的毛利,再看投資的價值;在此,我們將自己的生活品質,以貨幣形式換取極低的毛利,又創造不出新的價值。
以波札那共和國(Botswana)為例,一九六六年脫離英國,宣布獨立時,是全球最窮的國家之一;今天,這個位在南非的內陸國家,以擁有穩定的民主,和非洲最高人均所得而自豪。鑽石出口固然是波札那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但高價低量的野生動物園旅遊(safari tour),也功不可沒。
波札那政府向野生動物旅遊的導遊和旅行社收取高額規費,旅行社不得不把昂貴的旅費轉嫁給觀光客;這樣雖然限制了入園的人數,但也留下了高素質的旅客。政府則運用收來的經費,維持保護區的品質,並支持國家的基礎建設。
反觀台灣,現在要去多數觀光景點,如阿里山或日月潭,除了難度愈來愈高,也往往成為噩夢一場,因為這些地方充斥著嘈雜脫序的低價團客。一條上阿里山的知名自行車路線,也因為車流量太大,恐危及車友安全而被取消。這算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我們應該鼓勵的高品質觀光方式,反而被應該制止的惡劣模式所取代。
當政府考慮在其他領域進行稅制和費率改革時,在某些高價值及環境容易遭破壞的地區,向觀光客收高額門票,才是同步提高政府收入、維護生活品質和環境保護,一舉三得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