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連續三年上漲,全年收盤創二十五年來新高,具正面發展意義。國際股市雖陷入回檔整理,但未來發展看好的趨勢產業,仍值得逢低進場。
一四年十月,受到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及IMF(國際貨幣基金)相繼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影響,經濟面臨停滯,且有通縮壓力的歐股領先大跌,引發國際金融情勢動盪,道瓊指數回測二年線,那斯達克指數回測年線,德股甚至跌破二年線後才反彈;台股跟隨國際股市腳步修正,指數也拉回近二年線後抽腳反彈至年線上,化解年線多頭趨勢轉變壓力,年線在第一季扣抵八八四九點以下指數,二年線扣抵七九一八點以下指數,可望延續多頭格局。
▲點擊圖片放大
月K長下影線 多方仍占上風
月K長下影線 多方仍占上風
就波浪理論分析,歐債危機後,大盤自六六○九點反彈至八一七○點為第一波漲勢,八一七○點至六八五七點為第二波修正,六八五七點至九五九三點為第三波漲勢;雖因月成交量不足,緩步震盪攻堅,但上漲逾兩年,九月KD值也攀升至八十以上、長時間高檔鈍化,仍符合主升段延長特性。
九五九三點至八五○一點,應已完成第四波修正(周K線上的九五九三點至九○一四點為A波修正,九○一四點至九五三二點量縮的B波反彈,九五三二點至八五○一點為C波修正),第四波修正六八五七點至九五九三點漲幅的○.四倍,接近○.三八二黃金切割率,屬強勢整理,由八五○一點展開的第五波漲勢,高點可期。
接下來,九月KD值能否交叉向上,大戶條款延後實施,能否帶動月成交量回升,以及十三周季線轉為上揚趨勢,也是第五波漲勢展開及強弱的重要觀察指標。目前十二周RSI已彈回五十以上,周MACD上升至零軸以上,九周KD持續向上攀升,表示由八五○一低點展望的中期反彈,技術面有強化現象;十三周季線拉回修正未跌破五十二周年線,並在一四年十二月下旬止跌上揚,到農曆年前都扣抵八九八二點以下低指數區,可望維持上升趨勢,和六周均線形成多頭排列助漲。
大盤近年來箱形震盪緩攻,年度指數波動範圍不大,月成交量從七○五○低點至今,只有五個月超過二兆元,單月成交量最高僅二.五五兆元,遠不及九二二○高點時的三.一五兆元、海嘯時在九八○○點上下時的五.○三兆元,月成交量一路萎縮,自然很難強力上漲,只能拉長上漲時間。
月成交量穩定維持在二兆元以上,才能較有效挑戰九五九三高點及九八五九點海嘯高點;如只是短暫大於二兆元後又萎縮,十二月均量無法明顯回升,那可能還是箱形震盪、區間上移格局。
過年前如拉回 布局強勢產業
過年前如拉回 布局強勢產業
美股近六年來,元月上漲和下跌的機率各是五成,所謂元月效應並不明顯,○九年初已至金融海嘯末期,一○年受希臘債信危機影響,一四年受阿根廷披索危機影響,元月都是下跌;一一年至一三年元月則是上漲,可見美股元月行情強弱,還是要看國際金融情勢而定。台股在這六年的元月表現則和美股一致,明顯受到國際金融情勢變化左右。
預期在美股及陸股在九月及九周KD值高檔鈍化下,可望持續激勵台股農曆年前行情;不過九五○○點以上具實質壓力,大戶資金是否回流,外資是否有明顯買超助陣,讓成交量穩定放大,是大盤上檔的觀察指標,如量能還是不足,即使突破此高點,也是會拉回的。
台股第一季中長多和中多格局不變,指數看季線至九六○○點高檔震盪,元月初如受美股短線轉弱影響拉回,建議逢低布局;當大盤反彈至箱形相對高檔壓力區時,出現成交量萎縮、指標和價量背離、九日KD值已領先轉弱訊號時,宜減碼因應。
大盤強弱指標,看競爭力和獲利最強的龍頭股表現(特別是台積電和大立光),選股方向可留意油價下跌受惠股、A股相關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智能汽車相關、半導體、物聯網、4G相關、4K2K、雲端、行動裝置、自動化設備(機器人)、電子商務、行動支付、生技、環保節能等業績股;以及股價在季線以上、九日或九周KD值高檔鈍化之相對強勢股,或基期相對低的補漲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