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六五○○億產值消失、台灣輸美早已零關稅… 中韓FTA 他們說錯了什麼?

六五○○億產值消失、台灣輸美早已零關稅… 中韓FTA  他們說錯了什麼?
中國這次仍未開放韓國汽車進口關稅調降,讓韓國汽車業者頓足。顯然FTA的談判對於國際貿易仍然舉足輕重。

楊卓翰 研究員/蔡曜蓮

台股

Getty

935期

2014-11-20 12:38

中韓宣布完成FTA的實質談判,激起台灣各界的焦慮。一方急著藉中韓FTA的衝擊推動自由貿易,另一方則急著澆火。但是,在兩方激烈交鋒下,FTA的真相,不能不釐清。

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對台灣有什麼影響?看了最近的報導,大家都會說出新台幣六五○○億元這個關鍵數字。經濟部說,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工業生產的衝擊達六五○○億元。

但是這個數字到底有幾分真實?台灣又應該如何因應?至今,各方媒體都仍在各說各話,《今周刊》追溯源頭,徹底還原中韓FTA的真相。

首先,這個數字究竟從哪裡來的?《今周刊》追蹤到這六五○○億元的「始作俑者」──工研院產經中心區域研究部經理陳志強。原來,經濟部大肆宣傳中韓FTA衝擊的天文數字,就是出自陳志強的預測團隊。《今周刊》專訪陳志強時,他表示自己壓力很大,還特別拜託記者:「一定要把前提講清楚,要不然團隊又要花很多時間解釋。」

 

中韓FTA


三大假設 經濟部沒講清楚

 

經濟部在今年七月時的一份報告,引用陳志強研究中韓FTA對台灣製造業的影響,指出最差的情況在未來三至五年,可能衝擊四大製造業,也就是資訊電子、化學工業、金屬機電、民生工業,總額高達六五○○億元。六五○○億元,遂成為經濟部宣傳的重要數字。不過,陳志強沒想到,這份初步報告,卻被經濟部拿來作為政府的最終評估。「我們是用模型跑的,模型分析的時候,一定有它的限制性,要達成最壞的狀況,有三項重要的前提假設。」這三項假設,分別是:第一,假設中韓兩國全面調降進口關稅至零關稅;第二,韓國企業對FTA的利用率是百分之百;第三,台灣和中國沒有把《服貿》和《貨貿》簽完。更重要的是,這些假設,陳志強直言:「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非常低。」

首先,陳志強指出,假設兩國全面零關稅,是非常不可能的。「我們現在是假設,中韓四大製造業全面降成零關稅。但是,每個FTA關稅調降的時間和幅度都不一樣,我們沒辦法一一做模擬。但為了能對這個議題進行初步分析,所以我們選擇用較為全面的角度,先假設全部調降到零。」

不過這個初步分析,隨著中韓FTA釋出的消息,已經和現實不符。「我們已經知道,中國汽車產業並沒有開放整車進口,不是全面開放;而且零關稅目標是二十年內達到九○%,而不是一○○%。」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質疑。換言之,這個模擬情境已經不攻自破。


FTA利用率 才是隱藏關鍵

 

第二,也是在任何FTA協議中最關鍵的,就是企業的「利用率」,而FTA的眉角,也在這裡面。「調降關稅自然是好,但是企業實務上,也要會用才行。」陳志強解釋:「因為廠商在實際報關時,能不能適用到免稅項目,還是要看實際狀況而定;另外就是原產地的證明,也影響最後能不能免稅,利用率就是用來看FTA到底有沒有用。」

因此,就算FTA簽的自由化程度再高,如果企業沒辦法利用,也是白搭。而經濟部就是假設韓國的企業利用率是百分之百。但是現實是,今年四月,韓國政府公布了過去十年簽的九件FTA中,廠商的利用率統計數字,九件FTA平均利用率只有六六%;而對東協FTA中,更只有三八%。

 

中韓FTA


貿易零關稅 到底誰免稅?

 

其中最高的是對祕魯F TA,利用率高達九二%。不過,陳志強也指出:「這是因為它的規則很簡易、產品項目也少,所以企業應用上不難。但是,韓國和中國的FTA利用率不可能那麼高。」

從韓國和各國簽的FTA中,還能看出另一個隱藏的事實,就是企業大小與利用率有著明顯相關:大企業的利用率,遠遠高過中小企業。「大企業還是有很多法務資源,它要搞懂對方國家的稅務對它們來說很容易,但是中小企業沒有這種能力。」

「因此,韓國政府現在也很苦惱,也想要提升中小企業的利用率。韓國政府怎麼幫助中小企業,值得台灣注意。」陳志強也提醒,中小企業雖然利用率不及大企業,但仍享有一定程度的關稅優惠;而且台灣的企業結構與韓國不同,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規模不像韓國那麼懸殊。不過,零關稅優惠到底是誰拿走,的確是問題之所在。

台灣對外FTA簽得再多、零關稅貿易量再高,應該著眼的必然是中小企業的利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和中研院院士胡勝正都指出,占台灣出口量最大的資通訊產業,多半享有ITA(資訊科技協定)的零關稅優惠,因此,對於台灣最重要的電子業影響不那麼大。

不過,中經院區域發展中心主任顧瑩華卻指出,太過仰賴ITA,其實才是台灣出口產業結構的問題所在。「中韓FTA不是台灣的末日,零關稅也不代表競爭力變強,不用過於渲染;但是因此輕忽其影響,非常要不得。」她說。

「舉台灣對美國出口為例,出口額約有八○%零關稅,這是事實;但是,大部分集中在資通訊產業。」顧瑩華說:「因此對韓美FTA簽了之後,雖然我們的總貿易量並沒有變,但是非零關稅的出口品卻是下降的。」換言之,ITA雖保護了電子業;但是未被關稅所保護的傳統產業,包括化學、金屬、電機、民生製造業等,卻免不了關稅衝擊。

顧瑩華解讀,「如果以對美出口『八成零關稅』作為『台灣不需要FTA』的理由,這是標準的倒果為因。」她強調,正是因為傳統產業的出口優勢逐漸喪失,才讓台灣出口逐漸集中於電子業。

 

中韓FTA

中韓FTA


誰能幫中小企業 就是好FTA


顧瑩華說,「現在出口有關稅的,例如紡織、成衣,或是石化、鋼鐵,總產值可能比不上一家電子業,但是他們雇用的勞工數量卻遠遠高過竹科。」中韓FTA對於竹科可能沒有影響,但受傷的卻是更多勞工。

五到一○%的關稅,對毛利高的電子產業或許不是致命傷,但對許多傳統產業來說,無疑是把獲利變虧損的那一根稻草。工總理事、建大輪胎董事長楊銀明就說:「自從韓國和東協簽FTA後,我們賣到印度的輪胎硬是多了五%的成本,對於傳產來說,競爭變得更困難了。」

曾任中華工業開發銀行副總經理的張忠本也指出:「在一二年韓美FTA生效之前的三十個月,台灣和韓國對美出口平均成長約一八%,差距不大。但生效後三十個月,台灣非零關稅出口美國平均衰退二.一%,韓國仍持續成長,台韓出口美國成長率,台灣落後擴大到六.三%。」在這當中,金額不大、主要卻為中小企業的非零關稅產業,才是最需要FTA優惠的對象。

支持貿易自由化的經濟部,急著用六五○○億元的數字喚起民眾對貿易協定的重視,但這樣的數字未免「廣告不實」。但反對自由貿易的另一方,也輕描淡寫中韓FTA的衝擊,反而忽視了自由貿易協定真正應該幫到的產業。也許,在正本清源後,我們更能客觀看待中韓FTA的衝擊及因應,在光譜的兩端間,取得一個理性的答案。

 

中韓FTA

▲台灣不少成衣項目,例如拉鏈,都面臨極高的中國進口關稅,讓業者難入其門。(攝影/劉咸昌)


當客觀的數字變得不客觀…「6500億元」報告作者陳志強:冷汗直流!

「這陣子看到媒體上6500億元傳來傳去,我都直冒冷汗!」工研院產經中心區域研究部經理陳志強說:「我必須說,很多人在用我們的數字時,都沒有把假設前提講清楚。」

在韓國釜山產業大學留學的陳志強,在工研院專門研究韓國總體經濟與科技產業政策,還當過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的直屬長官。不過陳志強沒想到,他與團隊的一篇報告,竟會成為各界對中韓FTA爭論的關鍵:支持貿易自由化的論者以這6500億元衝擊大作文章,而反對者則不斷攻擊金額灌水。更讓他心急的是,大部分人對研究的基本假設都沒有掌握好。「任何模型都有假設,不能先講結果,卻不講假設。」

在陳志強的模型中,除了零關稅和利用率的兩個前提,預測最後的假設,就是假設台灣沒有辦法順利簽署兩岸的協定,而這自然也成為政府在灌輸民眾中韓FTA時大力宣揚的角度。陳志強強調:「真正的中韓FTA衝擊,還是要等內容公布之後,才能去做嚴謹的模擬分析。」

他透露:「我的壓力很大,全台灣都在看我的數字。」陳志強認為,政府和中經院、工研院、工業局的三套預估數字應該整合,「最好的情況下就是把數字整合後,有一套標準的說法。」不然在人云亦云之下,原本客觀的數字,反而容易失去客觀。

延伸閱讀

他10年前開「反服貿第一槍」,不解為何還有人重提此事...老謝親揭中韓簽署FTA後果
他10年前開「反服貿第一槍」,不解為何還有人重提此事...老謝親揭中韓簽署FTA後果

2023-08-21

「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已簽署,蔡英文:台美1979年來最完整貿易協定、可為FTA奠基
「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已簽署,蔡英文:台美1979年來最完整貿易協定、可為FTA奠基

2023-06-01

美豬議題牽動台美關係?群益投信董座「對台加入CPTPP具關鍵影響」 國泰投信總經理:FTA談判關鍵
美豬議題牽動台美關係?群益投信董座「對台加入CPTPP具關鍵影響」 國泰投信總經理:FTA談判關鍵

2021-12-17

歐越FTA生效  打通18兆美元市場
歐越FTA生效 打通18兆美元市場

2020-07-31

以傳統製造業角度評估 將有大盲點  中韓FTA   台灣服務業衝擊最大
以傳統製造業角度評估 將有大盲點 中韓FTA 台灣服務業衝擊最大

201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