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企業滿手現金卻不投資

企業滿手現金卻不投資

2014-10-30 17:23

企業將獲利用來買回自家的股票,資本支出低迷,很難成為未來GDP成長、增加就業機會及提高生產力的動能。美國、台灣皆是如此。

在美亞歐多數企業獲利強勁成長之下,近來全球股市的大幅回挫令人傻眼。事實上,亮麗的獲利水準已成為難解的習題。一般而言,獲利好,企業會加碼投資;就資本報酬率來看,公司將資金用於投資的效益,會遠高於發現金給股東,因為投資人可能只會把錢閒置在銀行。

 

事實上,美國的情況正好相反,企業將獲利的九五%用來買回自家的股票。資本支出低迷,很難成為未來GDP成長、增加就業機會及提高生產力的動能。台灣也是如此。一位分析師估算,若以二○○七年的預估為基礎,目前美國經濟成長比當初的估值低一二%;到了二四年,則更少了二成之多。這麼龐大的產出缺口,只能透過新資本應用才能扭轉。

 

有兩大因素造成全球資本支出短缺的怪象。首先,是勞工過剩。自從中國開放市場後,龐大的勞動人口參與全球市場;目前全球仍處於吸收過剩勞工的過程。除中國外,前東歐共產政權垮台,以及印度市場的開放,都是勞工供給暴增的來源。中國勞動成本快速上揚,超額勞動供給漸漸被吸收;但至目前為止,還不足以造成新資本支出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增加資本支出帶動經濟成長,對股市反而有負面效應;資本支出會自股市吸收資金,進而造成利率上揚;任何一個功能健全的資本市場皆是如此。反之,能產生現金流量的疲弱經濟,就像當前的環境,卻對股市有利;正如全球股市在這波賣壓出籠前的表現。

 

企業獲利強勁的原因之一是壓低勞動成本。勞工是終端消費的基石,疲弱的勞動市場,代表未來疲弱的GDP成長。廉價的勞工讓企業獲利上升,卻造成貧富差距擴大,而企業大方買回股票或發放股利,受益者通常都是富人那一個層級。

 

另一個可能解釋是,超高的資本報酬率中,絕大多數獲利來自獨占利潤,這表示,市場能存活的企業家數愈來愈少,或至少在這個產業還能保持獲利的企業愈來愈少。

 

在iPhone 6問世前,蘋果一度吃掉整個智慧型手機供應鏈獲利的七五%,包括三星和其他品牌手機,以及手機記憶體和面板等相關業務。其他產業也有類似的高度寡占。

 

如果市場由一家廠商獨大,競爭對手便不敢大肆擴充產能,甚至被迫縮減產能,而獨占廠商也就沒有增加投資的必要。這將造成財富更進一步集中,這正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這兩大因素可能同時存在,雖然不利全球經濟的長期成長,但股市派對卻可能還沒有結束。

延伸閱讀

大選前的美國股市
大選前的美國股市

2024-09-25

投資台灣的順流與逆流
投資台灣的順流與逆流

2024-09-11

川普回來了?
川普回來了?

2024-07-31

台積電長期成功的祕訣
台積電長期成功的祕訣

2024-07-17

數位醫療出口的障礙
數位醫療出口的障礙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