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我看「滬港通」喜愁(下)

我看「滬港通」喜愁(下)

2014-10-23 12:43

朝德、日等國著重於高端行業,擺脫低價量化內容的中國追趕,是台灣企業不斷在蛻變,並已勝出部分驚喜的前行方向。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一九二三年∼〉在其出版之著作《李光耀觀天下》自序中寫下:「無論世界怎麼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它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嘗試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我們必須保持思路敏捷,懂得隨機應變。」

在大國崛起〈中國〉、全球列強〈歐、美、中、日〉環伺與區域經濟〈美洲、歐盟、東南亞經濟圈……〉成形的包圍、爭奪與競爭下,周邊地區如新加坡、台灣等無可避免實質衝擊,這是小國的悲哀、危機,但也可以是轉機。

滬港通」乃至研議中「深港通」,對台股影響與投資人應如何應對,我的看法是:

一、滬股、港股結構與台股差異大,替代效果不高:

上證交易所掛牌家數合計九六九家、市值二.六兆美元,滬股與港股掛牌公司類型較相近,均以金融、房產、傳產製造業與礦產等行業為主,與台股七成交易量集中於電子產業的結構差異大,而且上證指數前十大公司市值高達○.八五兆美元,幾乎接近台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九兆美元,其總體規模本就遠超過台股。

從國際資金角度看,上證與台股之間因為投資標的屬性、規模雷同的替代效果相對不高,台股不會在「滬港通」內容下被邊緣化。

反而是稅負,最令人憂心,台灣二○一五年起開徵證所稅與最高個人綜所稅四九.六%邊際稅率,對比香港股息股利完全免稅,最高個人所得稅率一六%與中國A股是股息股利分離課稅一○%,最高稅率三三%分析,台灣投資條件不具誘因。

台灣外資、內資所負擔極大差距的稅負問題,是台灣政府真正應該擔心與有所作為的地方。

二、台股本益比低於深圳市場,國際資金未必棄台股轉投陸股:

台灣上市櫃公司合計一五二○家、總市值○.九兆美元,以電子產業為主;深圳交易所掛牌家數合計一五八九家、市值一.七兆美元,且電子、科技業掛牌比率高,其掛牌公司結構、家數及總市值規模與台股較接近,未來「深港通」開放對台股是會有具體影響。

但影響不代表有負面衝擊,公司價值決定台股吸引力。

從本益比看,深圳主板平均本益比二十倍、中小企業板四十倍、創業板更高達六十六倍;反觀台股上市公司平均本益比十七倍、上櫃二十八倍,都低於深圳股市。且陸股中小企業向來有假帳疑慮,對國外投資者是一大阻礙,而台企在外風評、營運穩健度與會計制度成熟遠優於陸企,國際資金未必棄台股轉陸股,台股價值有其吸引資金進駐利基。

三、台灣客製化、利基型中小型企業會勝出:

中國產業近幾年來拚量拚價,低技術含量產業,已非台灣玩得起的內容,高技術層次、品質、彈性與服務等利基型、客製化產業,依靠的是靈巧彈性及即時性服務,這是台灣企業特長,可跳過中國量化產業內容,台灣企業全球再勝出將從此出發。

如大立光為全球最大手機鏡頭廠,在五百萬畫素以上市占率逾四○%;漢微科在半導體高端製程檢測設備未來趨勢── 電子束檢測設備的全球市占高達八○%;研華擊退德商Kontron躍居全球工業電腦〈IPC〉業第一;上銀專精滾珠螺桿、線性滑軌,成為全球第三大業者。

朝德、日等國著重於高端行業,擺脫低價量化內容的中國追趕,是台灣企業不斷在蛻變,並已勝出部分驚喜的前行方向。

台灣一五二○家上市櫃公司中,股本低於三十億元的小型公司占比超過七成,中小型公司以靈活與彈性征戰全球,在許多中型規模市場及利基型領域如車用電子、航太和汽車業輕量化、自動化設備等全球供應鏈中,都已創造相當優異的營運績效:

一、車用電子:

車用電子占整體汽車業產值,從過去不足一○%提升至二○%,各項電子產品技術導入汽車內趨勢明確,包括車用端子廠胡連、線束廠F-貿聯、整流二極體廠朋程;車用娛樂系統怡利電、連接器廠幃翔、詮欣;TPMS〈胎壓偵測器〉廠為升、橙的;車用電容廠立隆等,在車用電子營運比重持續增加下,車用電子相關零組件公司,值得追蹤。

 

車用電子

▲台灣車用電子業者的經營,陸續開花結果,將是日後業績亮點。(攝影/聶世傑)


二、航太、汽車業輕量化:

航太、汽車產業不斷加入新技術與材料,追求環保、節油、省成本的輕量化設計,其進入門檻高,然一旦切入供應鏈,訂單能見度高達六至七年以上,這將催化航太產業成為最適合台灣發展的優質獨特零組件產業。

專精於高鋁圈及鋁製底盤的巧新、引擎零件製造廠晟田、寶一,以及持續擴充複合材料的漢翔、複合碳纖維廠上緯與拓凱等公司,都在趨勢線上。

三、自動化設備及機器手臂:

歐美先進國家,啟動新一波製造業回歸國內製造潮,這些國家不可能再依循如中國、東南亞地區的大量人工製造業模式,歐美國家製造業回流,全面走向低勞力使用、高附加價值內容,自動化設備及可取代低階人工的機器人手臂需求因而暴增,從全球工業設備及機器人四大家族業績成長觀察,該趨勢成長明確。

機器人占營收比重較高的FANUC、安川電機、KUKA三家公司,其今年第二季整體營收皆呈現正成長,這件事實反映了兩個內容:

一、美德日在自動化及機器人設備領域的高階市場,仍領先全球。

二、台灣在中低階市場則潛力十足,上銀、研華、廣積、迅德等公司均切入相關供應鏈,就是實證。

延伸閱讀

美國內衣品牌「維密」天使重現啟示 ——兼論線材廠耀億
美國內衣品牌「維密」天使重現啟示 ——兼論線材廠耀億

2024-10-30

中國救市政策下的債務觀察 ——兼論美容連鎖品牌麗豐-KY
中國救市政策下的債務觀察 ——兼論美容連鎖品牌麗豐-KY

2024-10-23

鑑往知來  回顧電信業泡沫歷史 ——AI趨勢未見過熱跡象
鑑往知來 回顧電信業泡沫歷史 ——AI趨勢未見過熱跡象

2024-10-16

實境節目《上船了各位!》震撼
實境節目《上船了各位!》震撼

2024-09-25

羽球「麟洋配」競合「勝典」啟示 ——兼論被動元件電感廠臺慶科
羽球「麟洋配」競合「勝典」啟示 ——兼論被動元件電感廠臺慶科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