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居高不下該如何選股?台股最大基金經理人黃國忠指出,檢視企業基本面,應回歸財報,其中,營運現金穩定流入、本業獲利不會大起大落,營收又有一定成長者,是最有機會創造穩定報酬的好選擇。
指數在九千點以上狹幅整理,居高思危聲音四起,如何擬定策略才不至於錯過多頭,又降低追價風險,是現階段投資人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國內最大台股基金操盤人黃國忠,目前管理國泰小龍、國泰中小成長及國泰高科技三檔基金,規模總計達一四八億元,是對台股最具影響力的投信經理人。他對台股後勢的看法,在指數居高不下之際,可作為投資人未來布局參考。
「全球景氣加速復甦,未來台股仍有高點可期。」向來對行情看法謹慎保守的黃國忠,在大盤站穩九千點後反而樂觀。他指出,美國房市逐漸脫離第一季嚴寒影響,五月美、歐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復甦,匯豐中國製造業PMI指數更是大幅回升,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產出回到五十以上,大環境復甦態勢明朗,是後勢看好關鍵。
樂觀審慎 逢低加碼傳產股
就台股來看,多數企業第一季獲利優於預期,配合全球股市持續強勁,多頭氣氛催化,電子及中小型股成為盤面重心;黃國忠此時卻加碼橡膠類股,並減碼部分已漲多、評價偏高的電子及金融股。他表示,大盤仍可樂觀以待,但此時選股必須更謹慎,逢低加碼股價落底、評價偏低的傳產股,鎖定這波股價沒表現的優質公司。
當股市來到高檔,檢視企業基本面,回歸財報,找出體質健全又具成長性的公司,是較可靠的選股標準。黃國忠認為,研究財務面應注重三大準則:「在財報裡,其實沒有什麼關鍵數字,值得投資人特別留意的,就是安全性、穩定性、成長性。」
公司營運狀況是否安全,有沒有營運風險或財務風險,是選股首要準則。「公司的負債比、流動比及速動比是否在安全水位;另外公司現金是否穩定流入,也是重要參考指標。」他解釋,個股財報裡的營運風險,可觀察應收帳款天數、營運週期長短、存貨週期變化,即「淨營運週期」,與公司描述狀況是否吻合。
「應收帳款天數波動很大,會讓我難以理解這家公司的營運實情。」黃國忠舉例,同一產業、經營模式相同的公司,理論上,應收帳款天數彼此不至於差距太大。若某公司應收帳款天數,比同業多了一倍以上,有可能是客戶不同;但若公司無法解釋其中差異,就不排除有問題。
他提醒,公司的應收帳款、應付帳款及存貨,是一般投資人經常忽略的細節。像是經營全球品牌的公司,位在海外的實際庫存不明,或公司獲利突然暴衝,卻解釋不清創造獲利的新引擎為何,若有這種情形,投資人就要格外留意。
從營業利益率衡量競爭力
除了以營運風險為標準,黃國忠也相當重視個股的財務風險。「我習慣從風險來分析投資價值,因此偏好無息負債或不太向銀行借錢的公司;就目前台灣企業來看,沒有負債的公司,營運狀況確實比較好。有些產業成長性高,但向銀行借了很多錢,槓桿拉大,萬一出問題,公司就會受到很大衝擊。」他強調,穩定的營運現金流量,應該是投資人篩選標的必備條件之一。
第二個準則,是公司獲利穩定性。「投資績效要突出,聚焦在獲利穩定的個股,是不二法門。我認為,營業利益率是衡量個股競爭力的關鍵。」黃國忠表示,台灣產業結構在轉型階段,大趨勢尚未明朗,個股表現差異卻很大。例如,有些公司每季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波動很大,讓人難以掌握,就不適合列入選股名單。「以近六季毛利率、營益率為準,排除波動劇烈的公司,比較安全。」
黃國忠直言,有些個股的毛利率雖然穩定,研發費用卻侵蝕不少獲利,且相較同業,營業費用波動情況也不太一樣。「EPS(每股稅後純益)表現不錯,但研發費用一直擴張,或持續投入研發費用,但看不出獲利貢獻的公司,都應該提高警覺。」黃國忠建議,以營業利益率分析實際獲利能力,仍是重要基準。
從營收、獲利追蹤成長性
一般投資人熟悉的獲利成長性,是黃國忠第三個選股準則。「觀察獲利成長的重點,在營收成長及獲利趨勢;當公司營收不如預期,要釐清究竟是出貨淡旺季落差,或有其他因素造成?若只是短期變化,可再追蹤該公司後續表現,暫時不用賣出持股。但要是數字大幅落後,或公司解釋不清,就要特別小心,持股最好先避開。」
黃國忠分享,剛入行操盤時,許多股票看來都頗有吸引力。隨著時間拉長,持股周轉率愈來愈低,有些個股甚至可長抱七、八年,他才發現,確認是好公司後,只要競爭力未轉差,就不必頻頻更換持股,投資也變得更簡單。換言之,盤面上有不少強勢股,不用全買,只要嚴設選股標準,長期投資也能創造穩健報酬。
▲點選圖片放大
黃國忠
現職:國泰小龍、國泰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
經歷:統一投信投研部
學歷:台大財金所
(圖片來源/國泰投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