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出年度風雲人物,到完成採訪,歷時超過二個月。我們對公司寄出採訪林耀英父子的邀請,始終石沉大海,記者等不及了,特地從台北南下台中,直奔位於台中精密工業園區的大立光總公司,當著公司主管的面,親自遞交採訪邀請也徒勞無功。
從選出年度風雲人物,到完成採訪,歷時超過二個月。我們對公司寄出採訪林耀英父子的邀請,始終石沉大海,記者等不及了,特地從台北南下台中,直奔位於台中精密工業園區的大立光總公司,當著公司主管的面,親自遞交採訪邀請也徒勞無功。
在林耀英擔任董事長時,大立光就以異常低調出名。林恩舟與林恩平兄弟接班後,保守低調作風更甚老爸當董事長時期。事實上,不僅拒媒體於門外,連台中最有影響力的企業聯誼組織磐石會,多次力邀大立光加入也屢被婉拒。
正面進擊不成,為了達成採訪使命,只有迂迴前進。一打聽到林耀英習慣到某學校運動,我們派出文字與攝影記者清晨五點半就在校園「蹲點」,下午六點下班時刻也到大立光總部守候。
與此同時,側訪也同步展開,我們大量採訪大立光上、下游同業、林恩舟兄弟的禪修老師與共修師姊、外資分析師、大立光員工、林恩平曾經開業的小兒科街坊以及朋友……。甚至跑到台中東勢山區,林家出資興建的曹洞禪院,企圖「堵人」。
記者形容這是一次挫折接二連三的採訪經驗。即使如此,卻在廣泛採訪之下,挖掘到林耀英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林耀英的成功之道也愈來愈清晰。
事後檢討,很多事不都是這樣嗎?大立光曾在變焦鏡頭的發展受挫,轉而全力進攻手機照相鏡頭,開創出一片大好江山。如果夠堅持、夠專注、不放棄,矢志前行,路總是會被闖出來的。他可以為了一張訂單,連寫七年的信給客戶,他不求鬼神,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他永遠保持戰鬥……。這是林耀英的創業精神,即使無緣親自採訪到他本人,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