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出口數字表現亮眼後,九月外銷訂單年增率亦在連續六個月負值後轉正,基本面持續轉佳再配合美國總統大選,台股有機會出現跌深反彈。唯嚴峻的全球經濟考驗仍等在後頭,操作上不宜貿然追價。
官方陸續捎來經濟指標轉佳的好消息,加上電子主力產品搶在耶誕節前集中推出,讓多數股市參與者開始期盼台股第四季演出「脫藍」行情(景氣對策信號脫離連續十個月藍燈)。
目前看來,國際股市確實有機會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再醞釀一波反彈,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畢竟,美國總統不論花落誰家,財政懸崖都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而歐債更是難解的困局,預期歐美需求將持續萎縮。
台股打底期可能延長
影響所及的,即是剛公布第三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年成長率七.四%,創下三年新低的中國。雖然市場普遍期待中國政權換屆後,將大舉推出刺激政策。不過,現階段中國仍屬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在歐美需求不振的拖累下,中國經濟要獨強的可能性不高。
台灣的部分則有兩種情況。第一,如果景氣真的能夠從低檔往上回升,當然後續的行情可以期待,但是比較可能見到的第二種:若經濟指標只是回光返照,在短暫回春後轉折向下的話,除代表台灣仍無法擺脫產業結構弱化的窠臼外,對台股信心的直接衝擊恐怕不小,股市打底期將因而拖延更久。
更令人擔憂的是,從十月中旬以來,中國、香港、日本,及韓國等亞洲重要股市,台股竟呈現獨弱。這點或許可從蘋果iPhone 5的成本結構看出端倪。
台灣廠商所提供的零組件僅占iPhone 5成本一○%,顯示門檻高、毛利高的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手裡;悲哀的是,所有台廠的獲利更只占iPhone 5總獲利中的二%,不難明白台灣產業極其弱勢。
在此情況下,唯有全球榮景時,台灣才有機會跟著有所表現,但隨著成本優勢慢慢被其他國家取代,台灣產業若不求變,或者說來不及轉變,未來的路將愈走愈艱辛。然而,轉型絕非一蹴可幾,在那之前仍須承受成本戰推到極致後的反噬。
對大環境保守看待,不等於投資情緒也要一同悲觀。景氣本來就有榮枯循環,對應到股市即是多空的交替。所以,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若景氣持續走疲,或許台股能見到整個循環中,最適宜的介入點。
再說,在選前的利多逐漸淡化後,台股築出的底部會相對真實些。而在沒有充斥利多的時間點進場,才是安全的作法。
若按此邏輯,當前市場對第四季景氣轉佳,及新產品題材仍抱持著殷殷期盼的狀況,即隱含台股還沒真的落底。如此看來,縱使第四季台股再現反彈行情,也應趁勢降低資金水位,將帳面獲利放入口袋。
可追蹤大股東持股動向
電子業現階段看不到好消息,可以期待的大概只剩iPad mini及Surface。新產品的鋪貨效應雖能讓個別公司的業績增溫,但在操作上必須謹記在心的是,股價通常會同時或提早反映基本面,因此一旦利多見報讓股價衝高時,手中若有持股則應該毫無疑問站在賣方。
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生技類股。在近來台股震盪期間,生技族群整體表現相對優於其他類股。新掛牌或者即將掛牌的生技公司,只要創投資金和大股東都還在閉鎖期內,籌碼面就算安全,若個別公司的商業模式得到市場認同,股價即還有上檔空間可以期待,適合短線操作。
一般來說,新掛牌公司的利多,會在內部人持股閉鎖期過後慢慢釋放,投資人若要賺到利潤,又要全身而退,最好的作法是,每月追蹤持股一千張以上大股東的人數,或是一千張以上大股東的所有持股數除以總股本的比率,這兩項數字是否有減少的跡象。若答案是肯定的,則出場時機恐怕已臻於成熟,可考慮開始逢高找賣點。
在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推出後,預期新台幣匯率傾向於持續升值,意即資產股還有投機空間。對於市場大戶買隨時可能會換批經營團隊,或產品競爭力可能瞬間瓦解的電子股,遠不如將錢投入擁有實體資產的資產股來得安全。至少,在房地產市場尚未明顯回檔的前提下,資產股下檔有限。
只是,也不能期望資產股的股價,會漲到完全等於公司的每股淨值。畢竟土地開發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股價淨值比(P/B)如果在○.五至○.六左右,則還有些許上檔空間;若P/B上升到○.七至○.八,或可先行獲利了結。
張智超
現職: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
經歷:國票證券金融市場事業群副總經理
學歷:台大財務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