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有個只漲不跌的太平多頭,兩到三年就會來一次大清洗,就何颱風地震想同,只能做好防災準備。
依一○%的標準,紀錄上,今年有兩次空頭市場。年初,從九二○○點,跌到日本大地震震出來的八○○○點,六周跌一二○○點。這次,從八月一日八七○○點,跌到九日最低的七一四八點,跌一五○○點。就跌幅與點數來講,在台股歷史不算特別,就是頻率高了些。
就本世紀短短十一年的時間,稱得上股災的空頭有:二○○○年網路通訊泡沫;○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三年亞洲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四年阿扁兩顆子彈;○八年超級金融海嘯;今年,又加上一筆,這樣算來,十二年就有六次歹年冬。
崩盤的機率,比想像中高吧?這表示只要在市場混過十年以上的,應該很有經驗,反映在操作上,就是融資減碼的速度比大盤快。第二個,不要妄想有個只漲不跌的太平多頭,兩到三年就會來一次大清洗,就和颱風地震相同,只能想辦法與之共存,做好防災準備,沒有一勞永逸的可能。
當然,股市不會一直跌,就與它不會一直漲一樣,今年兩次三千點跌幅,短線操作的大概都住進療養院。少了這些攪局,接下來十二個月,往上的機率就高出許多。
由於訊息傳遞效率越來越高,參與交易者的複雜度也呈指數成長,這種波動形態,與現在的天氣一樣,都往極端走。
市場波動度這麼大,假如可以做到崩盤前賣出,底部買進,大概這十幾年的光陰,就可以栽培出世界首富。
特別是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越來越便捷,那些可都是放大倍數比信用交易多很多的工具,只要狠狠抓到一波,可就發了,但實際上有嗎?
理應創造快速致富新貴的沃土,卻沒聽說有誰崛起,我們必須承認,能如此精確知道頭部與底部的技能,是屬於神的領域。凡人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生存?
環境雖然看似險惡,但解決方案卻不複雜。第一招,分散風險。每個投資不要占比太高,獲利過兩成就減碼。這方法是老前輩傳授,適合有經驗,而且與市場保持接觸的老手。
第二招,看好產業,選該產業最有競爭力的領先廠商。這也有條件限制,至少要能判斷產業的循環,有能力分辨企業競爭力才行。
當前局勢,和中國市場有關的消費產業,最沒有衰退的疑慮,但是都做大陸生意,產業差異就很大。
比方媒體炒得火熱的保障房,相關建材也都是熱門股,就很危險。另外,做吃的、做通路的,肯定會長期高成長,但股價一點都不可愛。因為前提是長期投資,這些細微差異,對投資人就會是嚴厲考驗。
第三招,領現金股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台灣五十(○○五○)。
這些年來,有錢人變得更有錢,其實都靠長期持有。買股票或基金,只要有配息,都不會太差。但選股對很多人來說是考驗,這種指數型投資,就替大家省下搜尋成本。七千多點進場做長期投資,就算不是第一名,也不會太貴。
這三招互相矛盾,適合不同族群。和鞋子一樣,挑自己合腳,不要跟流行。
■《今周刊》768期更多精采文章《立即加入今周刊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