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造業獲利不斷被侵蝕、國內貸款緊縮壓力沉重影響下,陸股已跌破前一波指數低點二六一○點,甚至不無可能再次修正。在此情況下,跌破發行價的次新股以及法人持續買超的業績優質股,可作為耐心等待轉機到來的資金避風港。
美國債信風暴席捲全球,引來中國透過新華社撰文強烈抗議。原因為何?中國持有美債超過一.一五兆美元,占美國公共債務比重超過一二%,是全球持有最多的國家,美債出現危機,對中國衝擊甚大,各國大量印鈔的後遺症已慢慢浮現。另一方面,中國過去大量實施財政刺激政策造成的債務,同樣正醞釀危機。特別是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底,為中國地方債還本付息的高峰期,需要還本付息的比率高達四二%。
當中小企業面臨巨大還款壓力,銀監會仍在嚴控銀行新增貸款風險,明令禁止貸款還款展期、以及借新還舊的現象。更重要的是,未來十二五規畫、水利建設、保障房建設等重大工程陸續開工,所須資金越來越多,即使貨幣政策稍稍放鬆,資金投放勢必也會以政府工程為主。如果利率沒有下調,企業壓力只會越來越高。
看看基本面,七月分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只有五○.七%,不但創下二十九個月以來最低紀錄,而且越來越靠近五○%的分水嶺;這顯示緊縮政策已經大幅侵蝕製造業獲利,進而影響整體經濟。對股市而言,失去高成長的經濟基本環境,多頭發難也會有所顧忌,反彈幅度相對受限。
大小非減持創新高 不利盤面
因此雖然A股本益比偏低,卻不容易立見上漲。看看金融股,本益比在十倍上下徘徊超過兩年,卻沒有反彈的跡象;加上經濟數據持續轉壞、大小非減持規模屢創新高、資金持續轉進次新股與創業板,在在制約大盤的上漲動能。指數短期跌破前波低點二六一○點後,次新股與基金重倉股仍是盤面重心。
七月A股市場限售股減持,合計市值達一○二億元人民幣,創下今年限售股減持單月最高金額,平均每日減持四.八七億元人民幣,比起六月上揚近四成。再從上市公司回購的角度來看,七月上市公司大股東回購股票金額市值達到十二.七億元人民幣,比六月減少一七%。將上述行為配合指數位置,可以明顯看出限售股股東在二八○○點以上普遍站在賣方,大股東們在此處以上加碼的意願也不高。
大小非減持代表等待賣出的籌碼,對正常盤面而言絕對是壞事一件,畢竟在指數上漲過程中,大小非減持金額會逐漸增加,下跌過程中則會逐漸減少。但今年一至七月,大小非減持達到六○二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二○六%,顯示指數有機會進一步跌破前波低點。不過好消息是,大小非主要由公司原始股東持有,歷史經驗顯示,每當限售股解禁市值創下波段新高,往往也為減持量高的個股帶來價值修復行情。
那麼七月分是大小非減碼的高峰嗎?答案非常篤定,根據中國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年報或半年報公布前三十天內,都不能轉讓解除限售股股份。而八月正是A股最密集的半年報公布期,無論股東想加碼或減碼,動作都不會比七月更大。因此可推斷主力的放空力道已初步滿足,即使指數跌破前波低點,下檔幅度也不會太深。
要再次強調的是,指數落底不等於反彈,雖然A股本益比降到低於金融海嘯的十四倍,但觀察近期盤勢,有三大特點令人感覺反彈力道不甚樂觀。第一、在盤整修正中,創業板股票與次新股異軍突起,吸引法人資金進駐,這種指數走弱但小型股走強、整體成交量萎縮的現象,顯示資金游擊作戰,只能拉抬小規模股票,無力推升大型股。
第二、今年的半年報行情特點是公布數字前急拉,公布當日起狂跌,即使是業績有成長且高配息的優質股,公布業績後也難逃下跌命運。雖說多數股票在業績公告前都累積一定漲幅,但是資金選擇在業績公告後出脫,象徵其保守心態。第三、大型銀行股依舊不振,雖然自招商銀行之後沒有新銀行提出集資計畫,但是銀行股占A股權值高達二五%,銀行股低頭,指數反彈大不易。
半新股成現階段強勢族群
但隨著中國基金業半年報公布,新的強勢族群再次誕生,由○九年第一季開始統計至今,A股市場逾二千檔股票中,竟有一六四檔是連續十季出現在超過一百家基金公司的前十大持股當中。這些股票的共同點是擁有極佳基本面,總計這些股票過去十季只有十七檔股票曾出現單季虧損,且多只有虧損一季,超過九成公司每季都能賺錢。
這些法人偏愛股如貴州茅台、五糧液、濰柴動力、小商品城、萬科、蘇寧電器、中興通訊、中國平安、中聯重科、王府井等,多半屬於中型股,其中九十四家的流通股本超過十億元人民幣,更有十九家超過百億元人民幣,顯示太大或太小的股票都無法吸引機構法人重押。至於在產業分布上,金融保險、機械設備、生物醫療、採礦、食品飲料與零售業等,是法人最喜歡布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