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股票的,其實心裡想的就是:台股萬點!其實利空消息還是很多,缺的是「新」、「有震撼力」的利空。真正拖著台股不上萬點的,只剩內心的恐懼了。
假如台股不在半年內突破萬點,幹嘛還要加碼?
先聲明,看好台股已經很久,並沒有改變。加權指數已經八千點了,假如漲到一萬點,不過就兩成五的空間,更何況漲不到。預設目標值不到萬點的,獲利期望與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比起來,有點不合算,現在才進場實屬不智。因此,最近買股票的,嘴上沒說,其實心裡想的就是:萬點!萬點!台股萬點!
從二○○八年到現在,媒體報導的主流是二次衰退,到現在沒有變化。事實上,從半年前杜拜大樓債務危機之後,沒有看到新的壞消息。也就是說,今天的頭條或封面故事,其實是去年或前年的史蹟。
比方說,「美國消費信心衰退,聖誕節旺季可能不旺」這樣的標題,提供什麼樣的訊息?消費者行為保守,又不是今天才開始,○七年年底就這樣了。甚至,企業的消費行為也保守,才會負債比節節下降,庫存現金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歐美房地產不振、歐洲政府負債高......,這些阿撒布魯的,都已經是照後鏡裡的景色,不是未來。真正有價值、該注意的新聞,是即將要出現的:銷售超預期,賣場庫存不足趕貨中。
為什麼有把握預告這樣的新聞?道理很簡單,存貨降了大半年,產能只有縮沒有增,只要終端需求稍稍比預期好些,整個供應鏈就會緊張。
除了景氣之外,另外一個常被提起的利空,是主權債券的問題。一則為了拚經濟,除了德國之外,其他國家無不火力全開,拋出一個又一個的振興方案,債務自然提高。支出增加,但是收入卻還可能降,加稅在民主國家是政治自殺,除非有特別操作方式,或者對社會主義信念超強,不然不會有這種白目政客出現。
公債是不是問題,早已回答過,要更完整、更學術的答案,經濟學家辜朝明在《總體經濟的聖杯》中解釋過。日本政府負債創世界紀錄,可是一樣搶手,原因是民間部門減債,需要日圓固定收益的資金別無選擇,殖利率再低也要搶,所以看來危險,實際上卻很性感。
這現象,擴張到美國、歐洲、中國,連台灣也無法倖免,債務上普遍都是「國進民退」。
戰爭也像個威脅,雖然美軍不再侵略新的國家,但是南韓的軍艦沉了,中國居然還力挺金正日;最近,日本抓了一艘中國漁船,又碰上九一八這敏感日期,據說日本剛上台的外相是個強硬派,如此一來,東海的情勢又緊張。可是,這些對市場的影響都比不上日圓匯價的波動,顯然也不算回事。
已經很久沒聽到指標性企業破產的消息,反而是當年的地雷公司,現在紛紛重整成功,準備重新上市。美國政府已經在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美國銀行這些金融股身上賺到錢,接下來還要把通用汽車掛牌,這應該也是空翻多的訊號。
還有什麼利空?其實利空消息還是很多,缺的是「新」、「有震撼力」的利空。真正還在發威,拖著台股不上萬點的,只剩內心的恐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