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上、電子下」,可說是今年台股最佳的寫照,而在傳產股裡,又以中概通路股股價表現最為凌厲,中國經濟成長力道較強,人民平均所得逐年增加,對通路股提供長線的股價支撐。
台股勢如破竹,在金融、傳產帶領下,一度站上八千點關卡。
但這波上漲,並非如同過去,由電子股族群所帶領,而是和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完成簽署密不可分。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表示,ECFA早收清單是創造傳產與金融等產業的重要利多,短線台股仍會呈現盤堅偏多格局。
中國消費市場成形內需通路成主力
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指出,近來電子股成交值萎縮,傳產股成交值卻一度站上五○%以上,代表市場資金開始從電子股流向傳產股。未來指數要再攀升,重心不見得在電子股,投資人應進行腦內革命,留意具中國通路、內需題材的標的。
例如,正新、潤泰全股價創新高、超越大盤八三九五點位置,顯示指數進入主升段,以中國為主的傳產族群,已躍升為盤面主流。一味堅守電子路線,不懂重新思考傳產價值,大盤漲再多,要撈到好處也不容易。特別是中國腹地廣大,且逐漸躍升成為消費大國,以內需通路為主的公司,未來股價將具想像空間。
事實上,隨著歐美等成熟國家的經濟成長率走緩,中國的內需已經成為全球最矚目的焦點。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嚴愛群表示,雖然中國經濟近期因出口成長減弱、北京政府打房而出現雜音,但全年經濟成長率要達到九.五%並不困難。這給內需通路股很大的支撐力量。
統一大中華中小基金經理人陳朝政指出,通路股投資最重要概念,一是附加價值、另一是rerating(價值重估)。
例如,咖啡店在台灣受限市場的規模、資源不足,研發、銷售及品牌質量難以提升。一旦跨足中國,在龐大市場營運下,公司資源就會變得更加豐沛,研發涵量也能因此精進。
投資中概通路掌握三大原則
過去,投資人習慣以「製造業」邏輯衡量投資價值,精心計算出貨量、銷售價格及毛利率數字。
但就通路股角度,市值概念更重要。只要商業模式正確,投資人看財報觀念就要扭轉,也就是不再依賴損益表,而要多注意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只有更認真檢視財報,才會知道合理淨值及資產規模。
要投資中國通路概念股,元大多多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認為,最起碼應符合三項原則。一、通路涵蓋面既深且廣;二、店面或土地資產為自有;三、產品具趨勢性。一般法人在評估買進價值時,也會用這三項指標來檢視、挑選個股。
要提醒投資人的是,「掌握通路,就等於掌握市場」;像這種長線事業,做得好就能活得久,操作時必須用長線眼光,耐心等待、布局。
像過去深受法人青睞的藍天、聯強,就是最典型的中國通路股。
法人指出,藍天在中國的資訊商場,地點好、位在各省會城市最熱鬧地區,且店面自有,資產價值相當高。
根據券商的估計,今年包括百腦匯新增六家店,及轉投資群光百貨新增成都店,中國獲利認列成長達六成。
由於在中國的投資事業能夠持續成長,法人預估藍天一○年獲利十二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一.八六元。再估算中國不動產潛在價值,可貢獻EPS約三十三至六十五元。以近期走勢來看,受到大盤價漲量增激勵,一個月內股價漲幅已達一五%。投資人與其追高,不如等股價拉回整理後再上車。
至於聯強,現為亞太最大3C通路商、經營規模龐大,是台灣最早布局中國的公司之一,目前中國占聯強整體營收達七成。在通訊產品部分,受惠中國手機市場快速成長,聯強表現優異。
▲點擊圖片放大
電子、百貨業瞄準震旦、遠百
以中國前三級城市來看,聯強覆蓋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合作通路家數增加至一.七萬家左右,通路布建相當完整。
不過聯強的股價,受限於股本較大(一三三億元),七月以來的漲幅僅一成左右,明顯落後其他通路股,不過合併營收持續走高,基本面不差,只要投資人耐心長線持有,報酬率也會很可觀。
另外,亞洲第一大電子通路商大聯大,代理產品豐富多元,有八成營收來自中國市場。隨著法人預估半導體產值將成長兩成,筆電、電視機出貨成長更高,市場看好大聯大業績將同步攀升。
華南投顧預估,一○年大聯大EPS達五.九五元,以十三倍本益比估算,短線目標價為七十七元。
最近一個月,大聯大表現強勁,股價七十六.一元、上漲超過二六%,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並且接近法人的目標價,投資人不妨等業績有進一步好消息,再擇機進場。
相較之下,在上海世博會亮相的震旦行,是通路股中相對新鮮的標的。
法人指出,震旦行主要營業項目,包括自有品牌辦公家具、電子產品及OA設備,營運全透過自建通路。在參展世博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有利後續產品拓展。投顧業者預估,全年EPS為一.八四元。未來獲利成長性佳,值得長線追蹤。
投信法人分析,「震旦」二字,在佛經上指的是中華民族;儘管目前震旦行在中國OA市場排名第八,市占率約五%不及日商;但因具「民族品牌」光環加持,對當地消費者來說,認同感更高,對日後開發中國市場,也有一定正面影響。
震旦股價經過五、六月整理,七月發動攻擊,一個多月內漲幅達五五%、盤中創歷史新高六十七.五元,表現相當犀利,投資人可持續關注。
遠東百貨則是另一檔值得持續觀察的通路股,截至七月為止,遠百合併營收近二百億元,較去年成長三%,主要原因來自兩岸內需市場回溫,尤其六月江蘇無錫店開幕後,營運更是如虎添翼。
目前遠百在無錫店商場總計有一.四萬坪,與當地的紅豆集團合作,未來有捷運經過,地點位置良好。
寶來證券估計,隨著無錫店經營上軌道,今年遠百在中國的營收可望成長五成,來到人民幣十二億元。此外,明年第二季起,四川成都店將正式加入營運,而台灣的台中、板橋、新竹風城三家店也會陸續跟進,合併營收可望再攀高峰。
至於遠百旗下過去營運欠佳的愛買,自○六年開始虧損,就展開縮減的行動;其主因為公司改弦易轍,在商品通路部分直接「在地化」,不經過中間批發商的剝削,如此不但讓賣價更有競爭力,更增添顧客的忠誠度。法人預估今年應會轉虧為盈,獲利達七千萬元。
儘管遠百基本面看俏,不過受到SOGO經營權官司案的影響,股價至今尚未突破今年一月高點四十.一元,本益比受到壓抑。但毛仁傑認為,年底開放的陸客自由行,將為台灣內需產業創造有利的股價上漲條件,而遠百、晶華都具備相關題材。
遠百不僅在中國布局成果不差,台灣的各店也有表現。(圖片來源/資料室)
▲點擊圖片放大
五金機具特力具成長潛力
股價近期出現買盤進駐的特力,也是一檔典型的中國通路股。特力為亞洲最大的五金和手工具機供應商,品項超過四萬種,主要客戶包括知名的Home Depot、B&Q、Wal-Mart等。另外,特力在台灣進軍居家修繕市場的「特力屋」,目前共有二十二家店。
○四年起,特力屋正式進入中國,到了去年底,已經開了十八家門市,由於中國經濟去年從谷底快速回升,特力也加緊通路布建,除了今年第一季增加了四個門市之外,預計在年底前再增加五個,多數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級城市,準備大肆賺取中國的內需財。
在營運方面,轉投資的特力屋第一季獲利五七三三萬元,較去年同期的三○七○萬元明顯成長;而中國轉投資部分第一季約虧損四六○○萬元,年減少近五成。由於規模經濟尚未展開,因此預估今年全年仍處於虧損狀態;不過長線來看,隨著中國人民所得增加,對生活品質要求日益升高,相信未來一至二年可望跨過損益平衡點,並開始貢獻母公司獲利。
特力在中國布局逐漸看到成效,短期內就有機會轉虧為盈。(攝影/劉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