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MOU(金融監理備忘錄)正式生效,兩岸金融進入前所未有的交流開放,QDII基金也可以來台投資,從此上市櫃公司的股東將出現「陸資」身分。雖然初期QDII能帶給台股的動能有限,但卻給外資和回流台資無限想像空間,從去年11月MOU簽署以來,外資已經買超台股1500億元,加上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推出,台股的盛宴正要開始!
「其實他們沒有立刻要進場買股票,但想說流程還是要走,不如早點開戶做好準備,」陳經理笑著說,「尤其台股這一年來特別強勢,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
券商與投信 正磨刀霍霍準備積極卡位
和陳姓經理相同感受的,是到大陸超過十年的元富證券上海辦事處首席代表翁基能。他表示,隨著MOU在一月十六日正式生效,愈來愈多大陸基金公司開始對台灣的掛牌公司感興趣,「他們不但會索取研究報告,還要求能不能辦法說會,或者安排到台灣拜訪公司。」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商機,元富證券和證交所今年三月底計畫組團到上海召開「台灣尖端企業論壇」,向大陸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招手,屆時約有十二家上市櫃公司隨行,包括科技、金融等重量級公司,還有像太陽能等中小型類股。
「這些大陸基金經理人對台股幾乎是陌生的,還在摸索階段,」翁基能指出,「投資股票至少要知道公司位居什麼產業?賣什麼?市占率和競爭力為何?這些鮮少有經理人答得出來,能背出名字的公司更只有台積電、鴻海、友達等大型權值股。」也因此,他們透過各種管道設法取得台灣公司的一切資料。
除了券商磨刀霍霍準備積極卡位外,投信圈其實也以鴨子划水的姿態悄悄進行布局,寶來投信就是一個例子。在MOU生效的當下,總經理劉宗聖將率領寶來投信的團隊,遠赴中國北京舉辦論壇,對三十多家投資機構進行簡報。
這場論壇的主題除了介紹台股交易環境外,還包括寶來投信旗下最熱門的投資商品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劉宗聖認為,在大陸基金經理人對台股印象還是一片空白時,ETF將是最快上手的投資標的。
○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兩岸正式簽署MOU,並俟雙方各自完成相關準備後開始生效,最遲不超過簽署之日起六十天內。以時間計算,將在一月十六日正式上路,影響所及,不但銀行、證券、保險業者可以登陸拓展業務、參股,大陸的QDII基金也可以來台買賣股票。
「MOU生效是兩岸政治協定的開始,」台壽保投信董事長魏哲楨表示,未來隨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市場准入」談判完成,金融業將進入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真正的利多才正要開始」。
為了讓MOU生效後兩岸金融業交流更加順利,金管會在一月十一日召開臨時委員會,通過兩岸銀行、證券及保險開放辦法草案,除了放寬保險業投資大陸限額,刪除投資單一大陸保險公司不得逾保險業資本額一○%的限制外,並在草案中明訂銀行參股條件,「遊戲規則正逐漸明朗」。
至於在QDII方面,目前金管會規畫以三百億元作為總量管制,並限定單一QDII基金投資個股上限為一○%、全體QDII基金視行業別不同也不能超過法令規定上限,但營建、航空、電信,因安全考量和避免土地炒作,並不在初步開放範圍。
九檔QDII 最快一月十八日進入台股
目前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的QDII基金共有十檔,依最新資產規模排名分別是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嘉實海外中國基金、南方全球精選配置基金、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工銀瑞信中國機會全球配置基金、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基金、交銀施羅德環球精選基金、華寶興業海外中國成長基金、銀華全球核心優選基金,以及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其中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因受到雷曼兄弟破產拖累,目前暫停交易。
剩餘的九檔QDII基金,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已經向證交所登記取得投資帳號。由於一月十六日正逢假日,這些背後代表陸資的QDII基金,最快將在十八日(周一)進入台北股市,為台股帶來新的資金活水。
「這是好的開始,有助於提升投資人對台股的信心,」對台股長期趨勢看好的劉宗聖,對QDII終於要來台拋出這麼一句話。事實上,隨著兩岸關係愈來愈緊密,外資積極進場的動作也愈來愈大,從MOU簽署至今(一月十一日),已經買超超過一千五百億元,雖然中間不乏國際熱錢流竄,但觀察今年以來外資在台股的買超力道比鄰近國家如日本、南韓還大,顯示兩岸金融開放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而外資之所以這麼放心買台股,是因為有香港經驗。二○○七年,為了紓解資金過剩壓力,大陸官方宣布QDII可以投資海外股票市場,帶動香港恆生指數從兩萬點直奔三萬點以上,漲升速度之快,前所未見,而H股指數也從一萬點漲到兩萬點,大漲一倍以上。雖然當時開放的QDII資金規模對港股的成交量是微不足道,但由於這樣的解禁動作被市場放大解讀,成為指數上漲的最大動力來源。
「大約有七、八成的QDII資金均投入港股,尤其是H股,」理柏(Lipper)基金研究機構中國大陸及台灣研究總監馮志源回顧當時的盛況,仍然印象深刻,「主要原因是大陸具國際性的基金經理人一直不足,因此就近投資香港,未來台股也有機會因地緣關係享有更多QDII的關愛。」
QDII初期來台的資金規模不大,但卻足以提振內資的持股信心。(圖/Top Photo)
回歸現實面 指標性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
雖然QDII來台的想像空間很大,但回歸現實面,卻是相當殘酷。目前央行為了打擊熱錢,已經表示希望QDII投資總額能降到二五○億元以下,以最近外資每天買超近百億元計算,兩、三天就買完了,而且到現在為止,只有兩檔基金遞件,粗估資金頂多只有三十億元。
「QDII來台對於台股的指標性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副總侯明甫認為,在現有的政策及環境下,估計初期QDII投資台股的基金並不會太多,相對於台股的內資及外資動能,陸資初期來台的實質效益有限。不過,這卻象徵了陸資可以投資台灣的開放性意義。
劉宗聖巧妙地比喻說,QDII來台,就像男女談戀愛,大家不能期待一對男女早上相識,中午戀愛,晚上就結婚,然後明天就要生小孩,「這太快了,一切需要時間去發酵。」就他的觀察,今年估計只有部分資金來台探路,不會一股腦兒全進來,二○一一年以後才可能會有大動作。
「重點是他們(基金經理人)對台股不太熟悉,如果透過拜訪公司了解,少說也要半年以上時間,」翁基能如此說道。
不但初期資金規模不大,連即將投資台股的兩檔基金經理人都態度曖昧。例如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股票基金經理人楊逸楓,近期面對台灣媒體爭相詢問,則以統一口徑回覆,「將依照台灣企業在亞洲股市中的相對競爭優勢,選擇看好的股票進行投資。」言下之意,似乎大型電子權值股,可能將是首批布局名單。
至於另一檔完成開戶手續的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經理人兼首席策略顧問楊昌桁表示,目前不便對台股布局發表任何評論,強調不管台灣投資人如何解讀QDII效應,都不會影響華夏基金既定的操作方向。
儘管目前兩檔大陸QDII基金對「買台股」顯得相對理性,但有外商壽險公司確實因為兩岸關係和解,以及陸資登台效應,將原先不到一%的台股投資比例,提高至三%。顯示台股長期投資價值看漲,外資持續加碼,將有利推升指數。
而匯豐中華投信台股小組召集人黃世恰則認為,陸資登台對內資會有一定帶動效應,反而是激勵台股的直接因素。以中央銀行統計的資料顯示,隨著兩岸關係轉好,國人在海外的資金持續淨流入,而且成長幅度愈來愈大。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資金前仆後繼進入中國,人民幣承受相當大的升值壓力。為了避免熱錢大量湧入,造成貨幣升值,中國政府不排除開放更多QDII額度,以適當紓解壓力,一旦如此,台股後面的實質利多將更大。
▲點擊圖片放大
中證五百、ECFA大戲 台股正在上演前所未見的質變
事實上,相對於市場目光都在注意QDII效應,一月十八日即將公布的中證兩岸三地五百指數,反而是法人觀察的重點。
這個以大陸、香港和台灣股市中所組成五百檔成分股,包括滬深三百指數,以及香港和台灣各一百檔股票,覆蓋了兩岸三地市場七五%左右的市值和五三%的成交金額,目前尚未有國外機構推出這樣的指數,因此未來有可能成為全球資金進出大中華股市的重要參考指標,如果真是如此,那想像空間將更為龐大。
「簡單來說,中證兩岸三地指數對有意分享大中華經濟榮景的外資而言,就像地圖或指南針,提供投資的方向和標的,連大陸的QDII都可能列入參考,會不會重演MSCI第一次納入台股時那般盛況,大家都很期待。」一位法人分析。「雖然還要看buy side(買方)願不願意follow(追蹤),且國外知名指數編製機構富時、MSCI有可能陸續推出類似的指數,但不管如何編製,成分股應該大同小異。」
「對台股長期將有舉足輕重影響,」大眾證券自營部副總黃嘉斌指出,配合馬政府過去調降遺贈稅等措施持續發威,加上企業近期購併效益出現,未來台股在主升段有機會上看一萬五千點,「這是Big Money(很大的資金)」。
不過黃嘉斌提醒,目前台股位置畢竟相對高檔,接下來有可能出現明顯修正,因此建議最好等到七千點以下再進行長線布局,六千五百點則大買,然後抱著不放,至於時間估計約在第三季。
QDII來台後,ECFA的大戲將登場,一月二十日經濟部代表將前往北京進行首場正式協商,而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在○九年底向駐華使節說明時也表示,ECFA簽署後,將與大陸談撤飛彈問題,屆時將如馬總統說的,兩岸就有機會簽定和平協定。
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初期QDII基金金額並沒有想像中大,但是,它所帶來的是信心面的問題,外資、內資、台商資回流,提早卡位,三大資金匯流,台股正在發生歷史上未見的質變,整體本益比也正在回升,去年至今,台股一直是全球最強的股票市場之一,只要放大格局和視野,就能把握住這場盛宴!
中證指數公司將在1月18日公告兩岸三地500指數,未來有機會成為全球資金投資大中華的參考指標。(圖/Top Photo)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