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內需市場的連結下,傳產股一肩扛起台股攻萬點的重責大任,而具集團背景的個股,在基本面和籌碼面的有利條件下,更是市場資金聚集之處,其中台塑、亞東、統一和長榮等,都是值得留意的潛力族群。
其中漲勢最凶猛的,莫過於由統一領軍的食品類股,指數從五一三.七四點,直奔七七八.二七點,創波段新高,漲幅高達五一.五%。其次則是由台泥、亞泥維繫人氣的水泥類股,在資金前仆後繼地簇擁下,指數從一一九.二二點扶搖直上,攻過一七○點大關,漲幅有四五.三%,而橡膠、玻璃、運輸、鋼鐵等族群,上漲同樣超過三成,反觀一向被投資人捧在手心的電子股,只有小漲一成多,類股指數離股災前的高點還有一段距離。
中國內需 為傳產加薪添柴
傳產股抬頭,關鍵在於「中國內需」。以統一來說,以權益法認列的長期投資餘額高達六百億元,而投資中國的金額比重占超過三成,上半年統一每股稅後純益為一.四元,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轉投資貢獻。
事實上,統一自二○○一年以來,獲利一直差強人意,EPS幾乎不到一元,雖然早已深入中國各地設廠,但效益遲遲未見開花結果,直到陸續將經營不善的工廠關閉,並摸索出中國地區的經營模式後,營運才跨過門檻,並以跳躍的方式成長,像上半年統一在中國的獲利,就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二.六倍,而原本以四十五度角緩慢上漲的股價,在半年報公告後開始噴出,短短一個月時間,從最低的二十七元附近,頭也不回地站上五十元關卡,報酬率幾乎一倍。
傳產股雖然是台股的交投重心,然而真正推升指數的,還是具集團色彩的重量級個股,這從市值的增減即可窺一二。
根據證交所資料統計,第三季集團市值增加最多的為台塑集團,八家掛牌公司合計增加市值高達二九三○億元,如果扣除表現不佳的南科、華亞科和南電,則市值暴增達三千三百億元以上。另外,以遠紡為主要控股的亞東集團,第三季市值亦增加超過一千五百億元,也是台股中不可忽視的攻擊部隊,未來台股要站上萬點,這些「集團軍」勢必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台塑、亞東 基本面扎實
台塑集團旗下屬傳統產業的包括台塑、南亞、台化、福懋和台塑化,除了福懋外,股價均已向百元靠攏,儘管這些公司個個「老態龍鍾」,股本動輒五百億元以上(福懋股本為一六八億元),但今年以來股價漲幅(含權息)大部分在五成以上或接近五成,除了基本面傲人之外,籌碼穩定則是股價看回不回的關鍵因素。
像股本重達九二五億元的台塑石化,董監持股為八一.八五%,而外資持股約六.七%,如果加計本土法人手中的股票,在外流通籌碼僅有一成,而且融資餘額只有○.三%。台塑石化今年以來上漲四四%,且多次站上百元大關,單日交易量幾乎維持在一萬張以下,大股東惜售心態可見一斑。台塑石化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為三.○八元,預估今年全年將達八.二二元。
至於台塑、南亞和台化,董監持股分別為二○%、十七.四三%及二六.七三%,外資投資部位為三七.三四%、二三.七六%與三二.四一%,融資則均不及一%。次級房貸襲擊全球股市時,台塑等個股能屹立不搖,股價再登高峰,大股東和法人鎖住籌碼,功不可沒。
然而集團裡最耀眼,莫過於由徐旭東所領導的亞東集團。猶記得一年前,徐旭東才因為ETC和太百案弄得灰頭土臉,一度沉寂低調,但才一眨眼光景,掛牌上市櫃的八家公司今年均繳出亮麗的成績單,集團獲利有機會上看四百億元,較去年成長二成,其中亞泥、遠紡、遠百、裕民和東聯第三季上漲三○%至八○%不等,而裕民更因散裝航運景氣大好,股價一舉突破百元大關,成為集團中最耀眼的一分子。
除了遠傳和遠東銀行外,亞東集團各公司營運的成長,幾乎是吸收中國市場的養分而茁壯。例如一度成為夕陽產業的亞泥,二○○○年當時每股獲利僅有○.○九元,但今年上半年竟高達二.○一元,全年要達到四元已不是難事,和統一類似,亞泥在中國布局多年後,如今終於開始產生盈餘,目前中國水泥廠的貢獻占整體獲利約三成,設廠位置普遍集結在江西、湖北、四川等華中地區,隨著中國開發大西部計畫如火如荼展開,亞泥的後市值得期待。
而另一個因中國內需加持的遠百,也是未來可以觀察的個股。遠百間接持有太平洋中國控股約二六.五%。據了解,為了「整理」投資架構方便到海外上市,遠百已透過子公司向美商凱雷買回其手中的四○%股權,現正等待政府點頭,如果未來交易完成,以去年中國獲利計算,遠百認列的轉投資收益每股將增加○.三五元。要提醒的是,遠百在對岸的百貨業務均是承租土地,儘管近年中國房地產價值飛漲,但該利多對遠百的股價激勵幫助不大。
長榮 大雞晚啼代表
最後,長榮集團則是屬於大雞晚啼的典型代表。過去在高油價的壓力下,長榮海運和長榮航空股價均備受壓抑,但隨著下半年歐洲航線需求暢旺,成本轉嫁順利,長榮海運的營運已見曙光。而長榮航空隨著總統選舉候選人主張兩岸開放,春天似乎已經不遠,至於在桃園南崁坐擁七.五萬坪土地的榮運,目前正申請地目變更,未來開發利益上看百億元,扣除稅負後每股貢獻高達八元,而台幣近日來快速升值,對榮運的資產題材也具備炒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