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買了,哪有股票可以賣?」雖然面臨政治利空,台股展現超強韌性,並未出現恐慌性賣壓,想趁大跌撿便宜的人,只怕等不到理想時機。主要原因,就在大盤向上趨勢相當明確,即使受到非經濟因素衝擊,長多格局仍未被破壞。
進一步來看,之前市場對台股多頭走勢半信半疑,理由是雖然類股輪漲,但成交量卻未能配合得宜,被解讀成「頂多盤整」。但事實上,有別於過去指數漲幅集中在高價股,這波由中小型股領漲局勢,觀察重點應在成交「張數」,而非「金額」。依此判斷,價量就未有背離情況,反而是「相得益彰」。
成交張數破除價量迷思,台股趨勢向上發展訊號早已成形,且牢而不破。以十一月六日、國務機要費案起訴後第一個交易日觀察,指數盤中低點為七○三六點,觸底後隨即往上拉升,最後收在七一二○點。
隔日,台股在美股大漲激勵下,再度展現多頭氣勢,盤中更一度站上七二○○點大關,成交量也突破千億元,可見政治利空根本撼動不了大盤漲升格局。所以幾乎可以判定,政治利空對台股影響已反映完畢,情況最壞不過如此。
接下來,台股仍將會「走自己的路」,不受政治干擾影響,持續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穩步向上過程中,投資人有必要調整心態,過去「以電子為尊」的配置,不見得能享受最大成果。
取而代之的是,傳產優質股崛起,長期被低估的標的,未來有機會大放異彩,包括水泥、營建、橡膠、鋼鐵、航運及食品等類股,表現均值得期待。
而以往對傳產股的評價方式,也有必要重新調整。像一般認為,本益比十倍以下的傳產股,才有買進價值,但獲利相同的電子股,卻能享有更高評價。未來,台股在漲升過程中,將不再只有成長題材助攻,而是價值與成長並重,甚至穩健收益股當道,投資人「重電子而輕傳產」觀念,必須揚棄。
指數在政治因素干擾下,投資人信心脆弱、雜音四起。但不論中間過程如何變化,市場不須太過恐慌,事實證明,台股低價優勢仍有一定吸引力。在國際股市接二連三創新高下,大盤不至於就此宣告「玩完了」,反而應從中思考,尋找具價值潛力標的,重新再戰。
接下來,市場還有多少風波不得而知,預料最糟的情況,指數跌破六九○○點的機會也不大。倒是大盤逐漸墊高,顯示未來行情仍有高點可期,指數可望上看八千點。在此之前,投資人不妨將部分資金轉進傳產股,並靜待遍地開花後,個股價值浮現的甜美果實。
/小檔案/
楊凱智
現職: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
學歷:中央大學企研所、交大管科系
經歷:統一證券自營部資深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