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資購併中小型銀行題材發燒,市場趁機炒作金融股的味道濃厚。僑銀每天見報新聞不外乎某某外銀也有意插一腳、某某已經喊出十五元的高價,「待嫁」戲碼上演一個半月以來,已有僑銀大股東從中獲利了結。
股價高點 大股東獲利了結
寶來證的官方說法是「大股東賣股票是為了對合併釋出善意,希望股價降溫」,而且「不願給花旗太大壓力」,但是在購併題材喧騰了一個月之後,大股東在歷史天價上出脫持股,仍然在市場引發議論。
事實上,僑銀的籌碼在寶來證券高度進出,並不是只有十月四日當天。從八月二十三日花旗等外商可能入主的新聞曝光以來,無論是買、賣超張數,寶來證券都高掛所有券商第一名,賣超二萬○二五○張,買超共一萬七五七二張,淨賣超張數二六七八張,僅次於元京證與台証證。
「如果說不是大股東之間有任何默契的轉讓,就只能說是太巧合了!」一位大型券商自營部主管說。
整齣「僑銀出嫁」的戲碼上演一個半月以來,根據白文正身邊人士透露,僑銀要賣、而花旗想買,也實地做了實地查核(DD),是整個事件的中心主軸。然而購併題材衍伸出,除了提供僑銀股價上漲的理由,是不是有人藉機想撈一筆,或有其他想法,恐怕是散戶跟著新聞起伏進出時,必須弄清楚的課題。
從投資角度來看,隨著外資購併中小型銀行題材發燒,市場趁機炒作金融股的味道濃厚。僑銀每天見報新聞不外乎某某外銀也有意插一腳、某某已經喊出十五元的高價,若散戶不細查而進場接手,投資成本容易處於相對高點,確實須留意買在高點、住進套房的可能性。
一位在股市打滾將近二十年的操盤手就說,「例如某天報載某外資銀行喊出十二元買價,僑銀在十月四日當天碰觸十二元,爆出大量後,股價立刻回軟,怎能不讓人聯想是大股東背後操作?」
買家不只花旗一個?
此外,攤開近一個半月來僑銀籌碼的進出紀錄,可看出兩大特色,一是寶來證券的大進大出,另一則是外資券商瑞士信貸(CSFB)高掛淨買超第一名。其中寶來的進出已經引來金管會關切,而CSFB的只進不出又透露了什麼?
據外資圈人士說,外資下單通常有脈絡可循,例如美系券商與歐系券商向來各行其道,不會相互下單。因此市場人士研判,這次瑞士信貸大力買進,來自美系花旗下單的可能性不高,因此另有人要搶僑銀的消息,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但背後買主是誰?是否單純搭投資套利順風車?還是真有意吃下僑銀?應該才是整齣「僑銀出嫁事件」,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