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景氣復甦,營建股本益比拉高,今年以來已有四家未上市營建公司借殼上市,在利多出籠下股價大多呈飆漲之姿,然而這類型公司的業績起伏全繫乎大股東一心,投資人想要操作這類股票,可得有比較高的風險意識。
若再往前推三年,包括民國九十三年麗寶建設入主名軒,山圓建設機構入主福纖實業,九十四年高雄聯上實業入主榮睿生技(現已改名聯上生技),已有八家營建業借殼上市的案例,近幾年隨房地產景氣復甦,八十五至八十七年間營建業借殼上市的風潮似乎又再度上演。
八十五年間,新巨群集團吳祚欽和漢陽建設侯西峰兩大營建業實力大戶,分別透過借殼經營不善的台芳食品與國揚建設,進軍資本市場。他們如出一轍的手法,即是「買進股權——灌進業績——炒高股價——辦理現增——擴大股票質借」五部曲,由於營建業不像一般製造業,要灌業績還得花錢買設備、找人、找訂單,只需把原本銷售不錯的建案灌進來,就有迅速「麻雀變鳳凰」的效果。
借殼灌業績 推高股價
當時在市值迅速膨脹下,侯西峰和吳祚欽在短短一年內就變成身價四、五百億元的巨富,在新巨群和國揚的示範下,隨後掀起了一波營建業借殼上市的風潮,如廣三集團(順大裕)、海山劉家(達永興業)、羅傑建設(聯成食品)、百年建設(新燕實業)、僑泰建設(民興紡織),當時,既賺房價也賺股價,成為最快撈錢的方式。
然而,好景不常,八十七年底亞洲金融風暴,銀行突然緊縮資金,這些借殼上市的營建公司本業資金產生缺口,股票又過度質押一時周轉不靈,國揚率先爆發巨額違約交割,隨後的骨牌效應,讓新巨群、廣三集團、羅傑建設、百年建設、僑泰建設無一倖免,隨著營建股淪為雞蛋水餃股,借殼上市的風潮偃旗息鼓了好一陣子。
九十二年房地產景氣復甦,營建股又重獲投資人青睞,九十三年推案總量數一數二的麗寶建設董事長吳寶田入主名軒開發,兩年下來,吳寶田並未把集團獲利最佳的好案子灌給名軒,僅把一些小案子讓給名軒推,近兩年獲利平平,股價也平平。
和吳寶田作法迥異的是山圓機構總經理、建商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王光祥,九十三年九月入主福纖實業後,將集團的「活力Double」和「東方君悅」兩個中型建案交由福纖推。今年王光祥決定玩大的,板橋新埔捷運站旁總銷一百三十五億元的「超級巨蛋」,採取「山圓出地、福纖出營造成本」的方式合建,讓福纖可分享此案的利潤,而隨著利多出籠,股價也一路走高至近八十元,不到兩年股價大漲八倍。
至於由殯葬業龍頭龍巖建設借殼的大漢建設,以及由城寶建設入主的和旺,在消息曝光後,即使業績沒有明顯提升,但在市場人士推波助瀾下,股價硬是大幅飆漲。
本業、股價難兼顧 風險高
營建公司上市、上櫃,當然從資本市場籌資是最大目的,此外也有品牌的附加價值。然而一位堅持不願讓旗下公司上市的營建業大老表示,營建業是起伏很大的高風險行業,股票上市,一旦景氣反轉,既要顧本業也要顧股價,一不小心,辛苦建立的基業,很可能一下子就玩完了,因此他堅持不上市、上櫃。
另一位曾是中部地區上櫃建商董事長說,八十六、七年當時中部業界流行申請上市,他也不能免俗地跟進,掛牌成功後,當然做掛牌公司董事長很威風,當股價漲停板時,一夕之間身價也大漲上千萬元。但是,資本市場很現實,投資人看的就是業績,為了業績,只得盲目地找地推案,但碰到像九二一大地震這樣的大利空,要應付銀行抽銀根,又要護盤,壓力之大非常人所想像,問他會不會再想當上市櫃公司老闆,他斬釘截鐵地回應:「絕對不會!」
相較前幾年,營建業申請上市、櫃,還有須備足未來五年推案所需五分之一土地等不合理規定,現在法令寬鬆多了,但為何這些未上市營建公司不循正式申請管道,而要採取借殼上市的迂迴方式?
一位券商承銷部主管透露,關鍵在於「股票集保」。因為正常申請上市,掛牌前半年,大股東持有七成至八成的股權被強制集保,不能處分,上市三年內也得鎖住大半的股票,然而若改採買上市、櫃公司老股的方式,就可以規避此一問題,「操作靈活度差很多」!
德信大發基金經理人張達文指出,以法人觀點來看,這類型借殼上市的營建股,因為沒有過去的業績紀錄,未來業績掌握度也不高,一般的法人都不會去看。這類營建業借殼上市的公司,要不要做業績,或把爛案子套給公司,完全繫乎老闆一心,而投資人若執意操作這類的飆股,張達文提醒:「心臟得強一點!」
近三年借殼上市營建業多達八家
被借殼公司 新經營團隊 經營權 今年預定推案
轉換時間
和旺建設 城寶建設劉永祥 95.7 未定
捷鴻資訊 亞昕開發姚連地 95.6 未定
數位春池 聯上集團蘇永義 95.6 未定
大漢建設 龍巖建設李世聰 94.12 未定
皇普建設 國揚建設侯西峰 94.7 未定
聯上生技 聯上集團蘇永義 93.12 高雄小港宏明段
透天別墅(9000萬元)
福纖實業 山圓機構王光祥 93.9 小巨蛋(80億元)
名軒開發 麗寶建設吳寶田 93.4 關渡名軒、基隆名軒山莊、基隆大德段(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