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即將在十一月分正式提高台股權重,外資在八、九兩個月分「卡位」相當明顯,總共九百多億元的買超多集中在金融股,因為外資的金融部位低於權值比重,金融股在外資搶補下有保護傘效應,這是先前我們看好的原因之一。但金融股在外資卡位完成後會不會再受青睞,就要視景氣而定。
油價止穩──明年經濟持續「雙低現象」
九月底央行決定將市場利率調升一碼,超過市場預期的半碼水準。依照過去慣例,台灣調整利率的幅度通常是美國的一半,美國今年以來調升三碼,台灣升息幅度在一.五碼內都可接受,相較於以前曾經一次調高三碼,這次升息一碼,市場都可以接受,預料台灣年底前不會再升息。
由於第四季景氣仍趨向平淡,台灣並無通貨膨脹的問題,央行不會再有升息的壓力,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將至,Fed(聯邦準備理事會)不太可能再度調升利率,油價短期內應該不會再飆上去,全球通膨壓力也沒有那麼大。前幾年不景氣造就目前超低的實質利率,加上各國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市場資金浮濫,預料明年的經濟環境將持續低實質利率、低經濟成長的「雙低現象」。
目前國際原油在每桶五十美元附近,我認為往下走的機率高,因為如果破了這個心理關卡,往上飆到六十美元,不僅美國景氣受到影響,第一個倒下的就是亞洲地區,日本和台灣的石油完全仰賴進口,中國也有一半用量需要進口。
前陣子油價飆到每桶五十美元時,小布希曾公開表示要考慮釋出戰備儲油,這一次美國商用儲油量出現先少後多的情況,外界難免揣測美國政府已有動作打壓油價。總之,油價一旦跌破五十美元,對全球股市是正面激勵因素。
現在影響全球的就是大陸、美國和歐盟三大區塊的需求。以大陸來說,雖然目前實施宏觀調控,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還是超出整體水平,需求面還是很大,對台灣來說是好事。
美國雖然成長受到壓抑,電子業的利潤被擠壓,持續將較低階如封測和八吋晶圓生產移轉到大陸去,相對日本和韓國來說,如果台灣沒有政治因素干擾的話,企業經營的獨特利基在於我們有大陸市場,支撐我們的經濟景氣。
另外大家關心中國到底要升息還是升值?觀察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談話,並無出現清楚訊息,年底前調升機會不大,更何況宏觀調控已經出現部分成效,我認為官方短時間不會輕易放手。
但是不論人民幣升息或升值,對台股基本面來說的影響都有限,因為台商在大陸貸款有限,中國升息對台商的影響不大,台商的優勢仍在於經營面。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不會那麼快就鬆手,依然需要仔細追蹤每一季GDP的數字變化。
季報黑馬──塑化、 航運、鋼鐵、電子
第四季影響台灣股市的重要因素,除了油價之外,十月中旬立法院還有金融重建基金要討論,十月底要公布第三季季報,十一月二日是美國總統大選,十一月四日是台灣總統選舉無效的判決,十一月底MSCI正式調高台股的權值,十二月十一日則是立委選舉。
選股方面,金融股短線將出現升息及外資搶補權值的效應,第三季季報表現依舊不錯,但後續買盤的動能可能會逐漸轉弱,有些先知先覺的資金,可能會轉向第三季財報亮麗,但股價不高的產業,例如塑化、航運、鋼鐵、電子等等。
產業股方面,在原油價格已上漲一段後,最重要是觀察公司有沒有成本轉嫁的能力,或是在大陸有無布局?例如紡織業在輸美配額減少的情形下,已在大陸或中南美洲有布局者才能受益,否則成本轉嫁困難度高,下游會出現痛苦期。塑化業也一樣,可以將油價成本轉嫁到產品成本,利潤區間才得以維持。
十月底出爐的季報,預料電子股當中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應有不錯的表現,面板股的獲利較上半年大幅度衰退,但是在成本下降、產品降價後,需求會再拉升,獲利會再好轉,等技術面穩定後,仍有投資的價值。
投資哲學──指數空間有限,類股輪動
在投資的標準上,現在比較不重視本益比,因為本益比會隨著大盤修正,不太準確。反而是去看基本面後再看技術面。去看線型的均線、支撐何在,量又集中在哪。現在看季報效應,DRAM、塑化、散裝和鋼鐵類股表現都不錯。
從台灣的總體經濟面研判,第四季的利多因素逐漸反映,基本面表現平平,研判台股高點約在六一○○至六二○○點附近,指數上漲的空間不大,但是會出現類股輪動的效應,年底前指數可能回到五三○○至五五○○點之間打底,為明年的元月效應醞釀漲升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