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事後哭 不如事前學會自保 P.62

事後哭  不如事前學會自保 P.62

「葉素菲!還我錢來!」六月十七日證券交易所博達記者會上,幾位不甘買到博達可轉債損失慘重的投資人,隔著警衛人牆大聲呼喊著。面對大膽搬錢的上市櫃公司老闆,散戶真的只有事後哭喊、事前無法預防嗎?

買進博達可轉債的投資人,作夢都沒想到,一個星期前還逆勢表現的股票,如今卻化為烏有,變成高級廢紙。「看葉素菲長得楚楚可憐,沒想到那麼會騙人!」一位損失逾千萬的老婦人喃喃自語,哽咽的語氣中充滿無奈。「投資不能只看經營者的外表和包裝。」一位資深會計師表示:「買賣前先做好功課,仔細研讀財務報表的疑點,尤其留意公司所露出的病兆,才是萬全之策。」

《透視上市公司》作者葉銀華教授書中明明白白寫著「財務報告不實,將使投資者被矇騙,無法及時瞭解大股東與管理者利益輸送的行為,甚至被誤導而加碼買進,反而陷入虧損的深淵」。

不過,虛偽的財務報表,大股東與經營者只能操縱一時,長期來看,紙絕對包不住火。去年十月美國爆發的「恩龍案」,就是經營階層玩弄會計原則,虛增企業盈餘的代表,但仍不敵時間的考驗而東窗事發。由於窗飾的財務報表難免有人工鑿斧的痕跡,若能從蛛絲馬跡中看透,必能趨吉避兇,持盈保泰。

此外,一齣完美的騙局,非集眾人之力無法成大事。但只要有人半途退出,不論是良心發現、或是分贓不均,這種「辭職以明志」的警訊,也值得投資人特別留意,再三推敲。

從歷史個案歸納,大概可以找出以下五點指標,助散戶閃開搞錢的老闆,保住自己的荷包。

指標一/短期償債能力不足

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建立在資金的流動性和資產的變現性上,這次博達事件的最大疑點,就是變現性最高的現金不翼而飛,讓財務報表的流動性分析失真。

不過我們以最近兩年博達的財務比率做動態分析可以發現,博達在九十二年的流動比率下滑了六一%,為五年來首見,且降幅驚人,雖然主因博達應會計師要求提列二十六億元巨額應收帳款呆帳,但四月打呆帳消息曝光,企業經營警訊已經放出,銀行和投資人未即時採取動作,若非疏忽,恐怕就另有隱情。

以上述流動性指標為基礎,我們從嚴挑選出變現性最高的「現金」與「短期投資」兩個科目,觀察第一季上市櫃公司財報,再與今年底前有將到期可轉債公司的未償金額做分析比較,且將個股市價與債券轉換價格折價幅度大於三○%的公司挑出。這類公司共有五家,值得投資人特別追蹤。

指標二/重要人員異動頻仍

《教你投資致富》作者鄭弘儀說:「獲取訊息最快的是公司派大股東,其次依序為董監事、法人與媒體」,由於「愈裡面的人知道訊息愈快愈正確」,所以當公司有特定人士職務異動,可能隱藏某種特殊含意。

舉例而言,博達在去年七月二十二日公告財務主管離職,顯示已有不尋常的味道。直到今年三月九日,股東會開會前一個月,又臨時更換查帳會計師,更是啟人疑竇。此外,陽慶與智基的獨立董事,分別於今年一月五日與五月二十八日突然辭職,事後兩家公司都陸續出現問題。雖然重要人員離職不必然與公司經營完全相關,但重要人事、尤其是財務主管異動,絕對是重要警訊,必須詳加了解。

指標三/董監持股比率過低

董事和監察人是最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內部人,一家上市櫃公司如果連董監都持股比率過低,甚至不足法定成數,使得經營階層與公司的價值相關程度不夠大,身為股東自然也沒有必要將自己的資金投入無底深淵。

翻開博達公司董監的持股明細,截至九十三年二月,除了董事長葉素菲持股七.五%外(比選任董事時減少二.六%),其餘董監均不足一%,身兼財務主管的董事賴哲賢,更是持股不足百張,此外,董事林聖賢在九十二年四月更因股票賣過頭,超過選任時的二分之一,而自然解任,董監事都如此對公司沒有信心,散戶投資人更不用拿自己的錢承接大股東賣出的股票。

指標四/員工分紅配股過高

董監酬勞與員工分紅以電子股業為興盛,由於這兩項均是盈餘分配項目,而非帳列費用,因此常常造成小股東被企業老闆吃豆腐而不自知。

例如博達葉素菲九十年包括分紅、獎金和年薪共從博達拿走一千四百萬元,包括法務長、財務長在內的四名主管當年度更分配到一千五百多萬元的獎金,但年度公司應收帳款卻暴增一倍達三十四億餘元,公司為什麼要給主管如此高的獎金?值得投資人細究。

適當的分紅制度不但可以激勵員工,而且可以留住人才,但許多企業往往使用過當,讓分紅金額超過企業全年獲利,甚至連企業虧損員工還大領股票,惘顧股東權益,這類公司是否暗藏玄機,不妨多加推敲。

指標五/轉投資過多且虧損

攤開博達的財報,轉投資中,以權益法認列的十五家中,高達十四家虧損,如果加計長期投資的永久跌價損失,去年轉投資虧損高達七.八億元,約占去年虧損金額二二%,由此可知轉投資稍一不慎,損及本業的影響仍是可觀的。

另外,近年來因轉投資複雜而拖跨母公司的例子以太電為代表,太電不但子公司眾多,孫公司更是「族繁不及備載」,連專業投資機構都無法釐清,更遑論散戶以一己之力可以看透。

太電不但轉投資多,連金額都令人咋舌,在該公司九十一年認列鉅額轉投資損失前,太電的轉投資金額高達四百億元,比股本還大,更誇張的是,母公司替子公司背書保證虧損達百億,這些錢後來去向為何,無人知曉。

除了上述五點之外,像關係人交易頻繁、經營者言行不一、玩弄財務預測、不斷向股東要錢增資等,都是關心的課題,近來公司治理逐漸成為顯學,捍衛股東權益的呼聲響徹雲霄,散戶們必須團結一致,用股價向經營階層說「NO」,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資本市場制度,邁向永續經營的未來。(本文轉載自392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