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年三月底那場壯烈的網路股土石流中,出錢又出聲喊價的創投業成為受傷最慘重的族群。直到現在,內傷尚未復原的創投業,一見網路股就敬謝不敏。
許多人認為,上一波的網災重創了國內創投界,但據估算,當時國內創投業的總資金約有二千億元,而實際投入網路產業的資金只有二百億元上下,「失血」並不多。可是創投界會感覺創投災情慘重,並不在於輸掉的金錢,而是他原本用以謀生的投資法寶失靈,才是最大的挫折,無怪有投資老手大嘆「時也命也」。
但也有投資高手帶著錢全身而退,例如中經合,投資 Commerce One 大賺幾十倍,九七至九八年間募集的十億元網路基金,最後發還股東的金額高達三十七億元。當然,目前中經合也有幾個要「收尾」的案子,但仍算是網路股的投資贏家。
在投資公司中,中華開發對網路公司的審查最謹慎,因而只受到輕傷。當初以近三億元投資約十家網路公司,除了一家收掉,其餘九家或已轉型成非網路公司,或是朝網路周邊發展,與「純網路」漸行漸遠。
二○○○年底以四十八億元把奇摩賣給雅虎、今年出售雅虎股票而讓精誠漂亮掛牌的精業,是公認的網路投資模範生,其投資的十家公司,都與精業的軟體與系統本業相關。相形之下,中環與宏碁的策略就顯得定位不清。但中環投資國內的九家公司雖虎頭蛇尾, 在美國的 Jungle、Amazon、eToys 卻讓董事長翁明顯賺足銀兩。反觀宏碁旗下小碁,不是整併取暖就是無疾而終。
但這一場網路戰役真改寫了投資人的投資法則嗎?一位創投人士表示,審核投資案的標準一直沒變,其公司向以獲利模式、團隊陣容為兩大指標,尤其團隊條件不容打折。另外在投資達到獲利滿足點時,不管股價是否續創新高,都應勇於出場,先入袋為安。
只是這兩年來網路產業資金退潮、人才轉移,大家對網路股多不屑一顧,投資界甚至以「看破手腳」看待網路公司。在新案有限、資金不出手之下,投資人與網路公司的關係,多只剩下如何「頂讓」與「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