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以定期定額購買基金的人數,從民國八十九年的六十四萬多人,到今年九月底僅剩下三十九萬多人,高達三成六「逃離」定期定額的「魔掌」,這個投信業積極鼓吹的「傻瓜投資術」,為什麼嚇跑那麼多人?定期定額投資到底有什麼迷思?
扣款三個月後,網路泡沫破滅,該檔基金經理人也離職,王美月發現她的基金淨值急跌,求助於同事,同事的建議跟大多數投信公司一樣,告訴她要「逢低布局、長期持有」,愈低愈不能停止扣款,然而,股市從一萬多點,跌到現在的四千多點,三年來股市持續創新低點,王美月的資產縮水了三成多。
林婉芬與李晨曦,兩人在八十七年踏上紅毯後,林婉芬馬上把老公手上的兩百萬元存款,提了七成買基金,一支投資國內科技基金,一支買了海外基金,除了單筆外,還同時做了定期定額,每個月固定扣款一萬元。
五、六十萬定期定額族幾乎都是賠錢血淚史
八十八年他倆有了第一個愛的結晶,林婉芳就一直想換大一點的房子,在八十九年間,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上了一間五十多坪、一千多萬元的公寓,林婉芳敲敲算盤後,發現基金賺了九成,一百多萬元的基金變成了將近兩百萬元,加上原來的百萬元定存及婆婆給的三百萬元,約有六百多萬元現金,剩下四百萬元貸款,每個月本金加利息約三萬元,雙薪家庭勉強可以因應,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林婉芳夫婦決定買下這幢房子。
林婉芳在股市高檔時贖回基金去買房子後,並沒有停止定期定額扣款,基金又從高點抱到低點,去年底,經濟低迷,公司又傳出要減薪,害怕薪水變少影響每個月資金調度的林婉芳,乾脆申請停止扣款,但也沒有贖回,基金從賺錢買到賠錢,林婉芳慶幸,還好當時決定買房子,獲利先入袋為安,否則,以她不太積極的個性,基金放到現在,恐怕已經縮水一半了。
股市狂跌,基金當然不能倖免,全台灣幾乎哀鴻遍野,王美月與林婉芳夫婦只是五、六十萬定期定額投資人中的一員,但是他們賠錢的「血淚史」,卻跟所有定期定額的投資人一樣悽慘,受不了愈買愈賠的壓力,不少投資人停止扣款。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以定期定額購買基金的人數,從八十九年最高的六十四萬多人,到今年九月底僅剩下三十九萬多人,有高達三成六「逃離」定期定額的「魔掌」,這個投信業積極鼓吹的「傻瓜投資術」,為什麼把那麼多人嚇跑了?定期定額投資到底有什麼迷思?
國內股票型基金十年投資報酬率只有二七%
迷思一:「如果你每個月固定投資一萬元,以基金平均報酬率一五%計算,二十五年後你一定會成為千萬富翁。」
投信公司十多年來不斷地灌輸投資人這樣的觀念,但多少年下來,有幾個人真正從定期定額中,變成千萬富翁呢?答案可能是零。
從國內股票型基金來看,成立迄今超過十年的基金不到十支,即使以每個月月底扣款來計算,定期定額投資十年,也僅三支報酬率為正,即使最好的建弘福元基金也僅有二七.七七%,換句話說,每年的報酬不到三%,若扣掉手續費與管理費,報酬率跟現在二%定存利率差不多。
若以定期定額投資五年來看,在近百檔國內發行的海內外基金中,也僅有七檔有獲利,其餘的全部都是虧損,且愈是強調高科技的基金虧得愈慘,而五年期報酬率最高的群益店頭,報酬率也僅約一七%,也就是年報酬僅為三.三%左右,何來一五%之有。
迷思二:「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愈久,報酬率就會愈高?」
過去,投信公司都會告訴你,以定期定額投資買基金的優點就是,長期下來可以降低買進成本,也就是在基金高點時,買進比較少的單位數,基金在低檔時,就可以用同樣的錢買進較多的單位數,結果就是定期定額買進的單位數會比單比買進的多,報酬會比較好。
這句話用在海外基金也許還可以適用,以定期定額投資海外基金十年來看,有寶源美國小型、天達能源基金、富達歐洲、寶源英國小型基金等四支報酬率高達一倍以上,但除了要選對基金外,還必須熬得住十年,否則三年、五年的報酬率可能為負或是不到一○%。
但國內基金就沒有這種特色了,除了台灣市場淺碟、波動性高的特性外,雖然與美國股市亦步亦趨的台灣股市,過去十年的趨勢往上走,然而未來全球卻可能出現十年的空頭,也就是說,定期定額投資可能會變成買愈久,賠愈多。
迷思三:「定期定額能夠分散投資成本,所以隨便選,隨便買,隨時賣,也可以賺錢。」
過去投資人總是在市場最看好某類基金時,一窩蜂地搶進買基金,以八十七年紅極一時的怡富大歐洲為例,投資人到現在還在套牢中,定期定額五年賠了二三%,投資三年賠了一三%,而一年的也賠了一二%。高科技基金也是如此,在科技股當紅之際,只要名字有﹁科技﹂兩個字的基金就會大賣,但現在回頭看,愈是跟科技掛勾的基金,跌幅也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