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疲軟不振的拖累、外資看淡台股後勢、科技產業前景不明,是台股近日表現不佳的三大主因,這三大主因也會左右台股九月的走勢,尤其是科技產業對於下半年景氣的預測,不僅影響科技股產業發展與股價,也直接影響了外資對台灣的態度,這是目前盤面上最深的疑慮。
外資退守──台股上攻力道縮減
美國股市底部雖見浮現,但最近的走勢明顯疲弱,上攻力道不強,尤其大廠英特爾第四季營業收入恐將不佳,顯示電子業的旺季不如預期,台灣電子業接單狀況,值得留意。
短線上,美股不免陷入整理,台股亦然,尤其是外資的動向。外資今年在台股的總買超約二六三億元,但往年都是接近三千億元的水準,而且自五月起的累積賣超金額達六五○億元,每回都擔任領軍台股上攻角色的外資出現退守現象,加上外資研究單位陸續調降台股目標價,最新公布者降至五一○○點,外資建議減碼台股,對台股未來上攻也成阻力。
以美股、台股連動狀況分析,外資向來在美股出現反彈後就會加碼台股,如今加碼追價不積極,反而傾向賣出,也許與台灣產業以科技為主、但科技產業前景仍看淡有關,而科技產業景氣研判時間愈看愈短,由此可見科技產業至年底以前仍不盡理想。
技術面上,本波上攻兩次、努力突破今年由六四八四高點下跌之後的趨勢壓力──五○三○點的力道並不強,量能也一直無法有效放大,上檔的季線、年線又反壓重重;而且自六四八四點之後,大盤一直未出現強烈買進訊號,因此目前只有「資金寬鬆」一項利多。不過,資金卻在股市門口徘徊,或轉進債券型基金,融資餘額亦停在二千多億元,無法放大至如往常的四、五千億元,可見過去常進出股市的玩家多數已無資金再進入,或轉向保守應對,導致資金一直無法進入股市。
未來兩周,四七○○至五一○○點季線壓力點是短期區間,再將時期拉長,大盤的上下檔研判應是以五○○○點為主軸並上下各五百點位置:四五○○點的心理關卡, 與五五○○點的半年線壓力,消息面上的觀察,就是九月之後CPU(中央處理器︶的降價對 PC (個人電腦)產業的影響是好是壞。
股市裡要買的就是「希望」,但最近聽到的消息,是新惠普要求供應商降價三○%,並且訂單採競標的方式,壓縮了供應商的毛利並讓小廠變得很難生存,透露了 PC 產業已經沒有肉了,唯一能生存的只有透過管理效率而降低成本的廠商,如鴻海。
科技景氣左右第四季行情
至於半導體業很慘,但 IC 通路業者還能保有一定的獲利能力,主要是掌握出貨與存貨的能力比製造商更強,但也要代理國際大廠的產品,營收、獲利才能穩定,所以電子股目前的合理本益比,十五倍已算很高。
比較擔心的是,股市下跌後修正的時間恐日益拉長,走空了五個月的盤勢,以趨勢來說,在九月應有走多機會,但這段行情是否很大?
十年線即將下走,果真如此,台股過去十年的長期多頭走勢,與之中累積的股市經驗將面臨轉變;可是縮小到個股上面來看,不少個股卻呈轉多趨勢,其中以中概股居多,這是目前盤面上最大的變化。只是中概股短線漲幅過大,而且股價一突破高點後立即吸入大量獲利回吐賣盤,這是目前介入中概股的最大風險。
研析整體產業,由於主要產品成長有限,難再有爆發性的突破,即使如新興的手機、遊戲機亦如此,現階段的台灣產業實在難找出適合投資的標的。若以題材性來看,DVD (數位影音光碟)、數位相機、遊戲機等消費性電子產業仍挾聖誕節送禮,應有一波股價上揚走勢,整體電子產業出貨的高峰,也仍應是十月分。此外,中概股與外銷較佳個股、汽車零組件、鋼鐵股,以及電子族群中業績表現較佳的主機板,也是可以留意的族群。
而資金配置上,傳統產業股與電子股不妨各半,主要是傳產股上能選擇的標的較少,而且最容易賺錢的時期已過去,只能以「價值型股」視之,而且也要留意這些獲利不錯的傳產股的股價是否因波動性過小,而賺不到價差。
買低賣高──周轉加速
在操作策略上,由於最近的盤勢漲與跌的速度均加快,並且轉為「股價突破高點即為賣出訊號」,感受不到過去的「突破高點即是新一波大漲的開始」,亦即代表著大盤為弱勢盤、突破即是賣點,投資人也應順勢而為,「逢低承接,逢高出脫」是近期操盤的不二法則,尤其是營收獲利保持成長、但股價漲幅過高的個股,如之前提及的中概股,更應採此一方式操作。
操作策略上,如果盤勢仍停留在四八○○至五○○○點上下,部位不必增減,只作換股動作,除非出現強勁買進訊號或急跌到四五○○點以下,才可大幅加碼。進一步解析,若大盤跌幅太深、乖離太大,如前波低點四八○八點與本波低點四五○六點,都與季線的乖離幅度達到一五%以上,大盤因而進行修正,所以只要大盤出現與季線乖離過大的情況,即是進場買進訊號,但漲幅達一成之後應考慮站在賣方。
由於電子產業前景模糊不清,「走一步,看一步」成了現階段大盤的走勢,從融資的變化即可看出,只要融資無法有效放大,大盤能伸展的格局仍舊有限。(廖繼弘為統一證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