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信銀行一月六日召開記者會, 宣布開辦 MMA ( Money Management Account)新種業務;從一月六日到一月二十八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外資大買華信將近二%,使外資持有華信的比率提高到將近三二%,躍居外資買超個股張數第五名,更是外資買超金融股的第一名。
CMA讓美林成為最大證券商
要談 MMA, 就要從美國最大的證券商||美林證券談起, 美林在十五年前推出CMA ( Cash Management Account ), 將投資人的現金存放、投資、消費支付等日常資金進出,全部由單一帳戶管理,打破金融機構不得兼營證券業務的限制,客戶在美林開戶之後,就可以進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買賣、證券交易、支票簽發、信用卡支付、提款機提款,同時,也能以戶頭裡的有價證券設質融資。
美林因為這項結合證券、銀行的業務,經過三年的時間,變成美國最大的證券, 華信銀行經過一年多的規畫,也推出一項和 CMA 有異曲同工的商品 MMA,其實, MMA 和 CMA 最大的不同除了英文一個是 C ( Cash )、 一個是 M (Money )之外,功能相差不多。
簡而言之,MMA 就是客戶只要開一個戶頭,就可以滿足各項存款、基金、貸款股票投資的需求,而且,華信銀行還透過電腦程式的設定,將客戶的資金做最有效率的應用。所謂最有效的應用,就是當客戶有資金需求時,華信會從資金成本最低的部分動用起,當客戶有資金進帳,會先轉入收益性最高的工具。
舉例說明,假如某華信的客戶有理財型房貸三百五十萬元、兩百萬元存款、五十萬元基金, 有一天該客戶買了四百五十萬元股票,這時候, MMA 戶頭會先把兩百萬元解約存款、接下來贖回五十萬元基金、不夠的兩百萬元部分再動用利率最高的理財型房貸。
當客戶把四百五十萬股票賣掉,假設賺了五十萬元,總共五百萬元,這筆錢會優先償還利率最高的理財型房貸,接下來放存款,再買債券型基金,購買債券型基金大的好處是利息收入免稅,利息比定存高(目前約五%),對於資金大戶來說有節稅的效果。
一個戶頭就搞定,把客戶牢牢綁住
這些未來可以產生的資金
用途,都在投資人開戶的第一天就和華信約定完成,因此,將來不管投資人股票如何進出,不用傷腦筋,這個戶頭會很清楚地把餘額轉入存款、債券型基金,錢不夠會立刻把存款、基金解約、或者動用理財型房貸,解決一般人分別擁有薪資轉帳戶、股票戶、信用卡轉帳戶、房屋貸款戶、基金轉帳戶等多個戶頭,必須東轉西轉的麻煩。華信銀行個人金融處經理韓道暐說,MMA 就是把客戶所有的戶頭統統綁在一起,把帳戶的管理工作交給銀行處理,省去平日帳戶要轉來轉去的麻煩,因為根據統計,國內一個家庭平均和六個以上的金融機構往來,處理各種金融交易。
韓道暐說,MMA 大約規畫了一年多,主要是應用自動化的功能,挑這個時點推出是因為證期會打算推動現金管理帳戶,配合主管機關對現金帳戶的鬆綁,及證商開業,各方面均顯示是 MMA 推出的成熟時期。 雖然目前國內其他銀行並沒有類似的商品,但是,華信估計半年內國內各銀行都會跟進,當然,屆時華信將會繼續推出不同的服務項目,強化 MMA。
對華信來說,有美林證券成功的經驗在前面,加上投資成立金華信銀證券,可以透過 MMA,把金華信銀的證券客戶,轉成銀行客戶,也可以把銀行客戶介紹到證券商,對證券、銀行來說,MMA 是一個集團整合的商品,客戶只要跟華信往來,幾乎就可以不必和其他銀行往來了,還可以省下跨行的手續費。 華信指出,MMA問世之後,截至目前已有一萬多名客戶。
華信從成立迄今,一直以消費金融為主力,企業金融為輔,由於精心耕耘個人,使得華信得以在金融風波、地雷股風暴中,受傷較輕,逾放比一直維持銀行界的最低水準,最近才爬升到一%。不過,華信後來也開始衝刺企業金融,使得個人、企業金融的比重提高到六○%、四○%,個人金融業務遠比其他新銀行占的比重高。
戶頭過度集中的風險
金融風波之後,有感於個人金融的穩定,每家銀行都積極衝刺消費金融業務,因為消費金融比較不受景氣左右,授信風險較低,但是,多數銀行都是以信用卡為主要業務內容,不過,華信指出,扣除約三十萬信用卡業務,華信消費金融的量應該是所有銀行最多的一家。
「走出自己的特色。」韓道暐強調,消費金融業務看似容易,其實中間的差異很大,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家的商品都會一樣,屆時就會沒有競爭力。未來MMA 還要把集團的投信(復華、光華投信)、保險、信用卡(華信另外成立華信安泰信用卡公司)綁在一起,等於一個戶頭就可以把所有的金融商品全部收納進來。
華信已經把 MMA 當成今年該集團銀行、證券商整合出擊的主攻武器, 華信保守估計 MMA 將會讓華信業務至少成長兩成, 讓華信再次奠定消費金融市場裡穩的地位,不過,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把所有理財工具統統放在同一個戶頭裡仍然會有風險過度集中的疑慮,連華信的員工都有這點疑慮,說服、並讓消費者接受、認同, 最重要的是信任 MMA 的功能,恐怕是華信目前必須要克服的障礙。
員工工作「半天」 辛苦換來解套 撰文:賴寧寧
銀行股在千禧年之後,終於擺脫多年的陰霾,開始反彈,許多票面以下的股票紛紛重返十元價位,對於在八十五、八十六年兩年辦理現金增資的銀行來說,員工終於嘗到解套的輕鬆感。
華信在八十五、八十六兩年分別辦了兩次現金增資,第一次溢價二十一元、第二次十五元,雖然華信曾經在八十六年一月創下三十二.六元的高價,不過,在這個價位解套的人不多,反而是越擺越套,一直到八十八年一月,更挫低到十一元附近,差一點票面就失守。
股票套牢,年終獎金、積蓄的帳面損失不小,雖然如此,員工每天仍然工作「半天」,華信員工都自嘲自己工作「半天」: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八點,十三個小時,不是半天嗎?另外半天扣掉交通、睡覺,所剩無幾了。
最近銀行積極推出 MMA,相關部門人員更把工作「半天」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辛苦有代價,外資因為有美林證券的發展經驗,華信一推出 MMA,外資立刻捧場買進,尤其重量級的美林投顧總經理谷月涵,十分看好該商品,間接為華信 MMA 背書,使華信繼低逾放比的題材之後, 再度成為外資的愛股,國內投資人也開始轉戰。
最高興的要算是這群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的員工了,以當初認購的二十一元計算,連續兩年配股,成本降為十八元多,目前市價二十多元,員工終於解套了,辛苦半天工作終於有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