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長榮用「高標服務」攻占人心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長榮用「高標服務」攻占人心
每年訂定顧客滿意度關鍵績效指標、不斷精進, 永遠今天比昨天更好。

勵心如

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

攝影/蕭芃凱、吳東岳

1200期

2019-12-18 14:14

今年七月六日,長榮航空自成立以來第一遭的罷工事件正式落幕。即使對於長榮航空的營運造成短期損失,但在長榮航空謹慎、穩扎穩打處理下,今年《今周刊》公布的「二○一九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中,長榮航空仍拿下航空業理想品牌龍頭寶座,展現三十年來累積的品牌雄厚實力。

航空公司不僅是交通運輸業,更是交通服務業。」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表示,雖然航空業歸類在交通運輸業,核心業務就是運送旅客、貨物到達目的地,但航空業要做的不僅如此,也就是在運輸之外,還要提供讓旅客滿意的服務,從抵達機場、上飛機開始,就是一趟令人安心舒適的旅程起點。

 

林寶水在長榮集團服務已經超過四十年,○五年至一一年期間就已擔任長榮航空董事長,一六年再回鍋接任董事長一職,對於航空產業非常熟悉,可說是歷任董事長中的最佳專業經理人。他怎麼串起硬體、軟體設施與服務、資訊流,擦亮長榮航空品牌?

 

成立滿三十年  連獲國際肯定

 

「剛創立時,總裁(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說要成立一家服務第一的航空公司。」林寶水回想,但那時航空公司仍多是以國家名稱來命名,像是中華航空、泰國航空等,「一家叫『EVA』的航空公司,誰知道你是誰,我們是『no body』。」他苦笑。

 

但今年長榮航空成立滿三十年,早不再是沒沒無名的小卒,「EVA」名號已在全世界打響,包括國際知名航空專業評鑑網站AirlineRatings.com,已經連續兩年給予長榮航空全球第八名最佳航空公司名次;知名航空服務調查機構Skytrax也連續四年給予五星級航空公司的頂級評價。

 

「僅僅只有安全是不夠的。」林寶水說,飛安是航空公司的核心價值,而在長榮航空,不僅要讓旅客感到安全,還要從「安全」進化到「安心」。他舉例,過去颱風天,長榮航空從航空專業的飛安標準,來判斷航班是否維持飛航,但即使飛安專業上是符合安全規範,而在惡劣的天氣、飛機晃動程度下,旅客仍會有很高的疑慮。一六年,長榮航空一改作法,不僅是從飛安標準來判斷颱風天是否飛行,更要從消費者立場出發,體會消費者感受,來決定航班正常飛行或是停航。

 

基因異常,造成新生兒體內缺乏分解肝醣的酵素,是龐貝氏症的起因,罹病新生兒往往活不過一歲就心肺衰竭而亡。四十三歲的他,決心找出能進入肌肉細胞的活性酵素,透過酵素置換法,對症下藥。

 

這聽來簡單,對陳垣崇卻是煎熬的開始。在製造酵素過程,歷經一次次失敗,「當然會挫折,我很清楚這是一個漫長的路。」這時候,他就帶著學生一起去看患者,「這些病人,你不努力,他只有幾個月(生命)。我們做的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一個又一個心碎的父母,給了他和團隊走過挫折的力量。

 

經過上百次失敗、逾一千天日子後,陳垣崇終於突破難關,找出能成功分解肝醣、又能被人體細胞利用的活性酵素,並製成藥物。「做研究,第一個discovery(發現),看到底有沒有效。」興奮之餘,緊接著的體外細胞實驗、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等經費不足,又成了新的挑戰。

 

陳垣崇

 

辜家百萬美元相挺  放膽攻孤兒藥

 

二十五年前,和陳垣崇同在杜克大學教書的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聽說他的研究需要經費,介紹給中橡前董事辜成允,陳的實驗室因此獲得中橡旗下子公司提供三年近百萬美元援助,「臨床實驗要花很多時間、金錢,招募更多病人,不是一個實驗室可以做,辜家幫了非常多忙。」

 

「嚴重罕見疾病,有效、沒效做第一期就知道。」他回憶當時三個病患本來活不過一歲,注射解藥後,「三個都活過一歲,就曉得有效。」

 

由於新藥開發經費動輒上百億元,且龐貝氏症屬於市場較小的「孤兒藥」,於是他和中橡把研發成果、專利技轉給全球知名藥廠健臻(Genzyme),由對方接續二、三期大規模人體實驗。

 

算一算,從陳垣崇開始在實驗室研發新藥到最終獲准上市,歷時十五年才真正開花結果!

 

二○○○年,是他人生另一個關鍵轉折。那一年,科學界首度把人類全基因體序列解碼,李遠哲認為是台灣切入基因研究的機會,力邀陳垣崇回台。

 

「當時兩、三萬個基因都定序出來,大部分基因不曉得功能在哪,就像有一本字典,字是什麼意思還不曉得。」對醉心實驗的陳垣崇來說,能有機會把基因字典中每個字的解釋挖掘出來,非常迷人,「重新跨到一個起跑點,大家可以來競賽,把跟疾病、藥物反應基因找出來。」而且,陳垣崇認為,「能夠找出藥害基因,馬上可以幫病人,可以預防。」

 

「基因定序之父」、賽亞基因科技董事長陳奕雄觀察,陳垣崇投入的「藥物基因體學」研究,是把基因型態連結到用藥適切性,藉基因檢測讓用藥者能提前避開藥害風險,做到精準預防。

 

美國龐貝氏症病友聯誼會

美國龐貝氏症病友聯誼會中,成功研發出解藥的陳垣崇(左1)和患者家屬互相交流、打氣。(圖/陳垣崇提供)

 

找出藥害基因  做到精準預防

 

陳垣崇先從台灣當時藥害前三名的常見藥物切入研究,實驗室領先全球陸續找出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和抗高尿酸藥物安樂普諾(Allopurinol)過敏基因,前者的藥物基因檢測不僅在一○年納入健保給付,也讓卡馬西平如今跌出藥害第一名,奠定台灣藥物基因體學的國際成就。

 

○五年,他將研究結果獨家技轉給世基生醫,負責後續研發檢測試劑等商業應用,並擔任榮譽創辦人,二○年十二月下旬,世基已於興櫃掛牌。

 

沒想到陳垣崇也因為世基,曾在一○年遭檢調偵查涉嫌違反《貪汙治罪條例》及《政府採購法》,儘管隔年不起訴處分,形象卻一度蒙塵。

 

「他(檢察官)以為我會做的事情,我都沒做。第一個,貪汙,沒一毛進去口袋。」往事並不如煙,陳垣崇回憶當時顯得雲淡風輕,「(採購)不用到所長,是副所長的權限。……我律師跟他講,我捐給杜克大學的錢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還要說我為了台幣一千五百萬元圖利……。」

 

事後,立法院通過「陳垣崇條款」(指修正《科技基本法》),鬆綁公立研究機構研發成果技轉等限制,有助加速科技發展的商業化。

 

現在,陳垣崇的最新研究重心是擔任中研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顧問,持續為號召百萬人參與免費基因健檢奔走,希望透過基因檢測,「所有的病都能做到prediction(預測)跟prevention(預防)。」陳垣崇說。

 

「從實驗室做到臨床,我一直很幸運能做出東西,能夠幫助病人。」近四十年的科學家人生,他不斷問自己研究對人類的意義,「人生那麼短暫,到退休時能夠回想我到底有沒有活得有意義。」他的這個提問,相信每個人都有答案。

 

陳垣崇

延伸閱讀
帶領台灣新創打國際盃 國家級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首亮相
帶領台灣新創打國際盃 國家級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首亮相

2019-12-18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品牌的王道 信任商品學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品牌的王道 信任商品學

2019-12-18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2019品牌經營關鍵字「信任」,失去信任就失去生意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2019品牌經營關鍵字「信任」,失去信任就失去生意

2019-12-18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10品項連5屆盤踞榜首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10品項連5屆盤踞榜首

2019-12-17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獨家調查》「生活質感值得花錢投資」 這些龍頭品牌讓商務人士變「鐵粉」的秘訣是?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獨家調查》「生活質感值得花錢投資」 這些龍頭品牌讓商務人士變「鐵粉」的秘訣是?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