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概念在全球外資圈開始發酵,這股永續浪潮也正快速地吹向台灣,不僅考驗著企業是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同時也考驗他們建立永續供應鏈的治理能力。
企業力拚ESG,必須卯足全力建立內規、加強對外溝通,並且開始嚴格要求相關供應商,但即使如此,部分業者因為產業特性,在環境永續面臨「先天不良」的劣勢,在ESG評分時陷入「注定矮人一等」的困境。
然而,在國際趨勢的大浪底下,國內也有不少業者開始思考,如何更聰明地化解這些產業的特殊困境,他們,某種程度像是協助大廠力拚ESG的小尖兵,麻雀雖小,卻能為許多在天空翱翔的台灣龍頭企業,化困境為轉機。
資源回收〉可寧衛 甩黑鍋打造廢棄物界Uber
「我們背了這黑鍋,已經背了二十多年,是時候該改變了!」說話的是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公司總部位於高雄岡山,一九九九年成立,二○一一年上市的可寧衛,是全台最大廢棄物處理與掩埋場,主要業務包括清運、固化、掩埋等一站式清除處理服務。
「過去(廢棄物處理)這行業,因為不透明,違法偷倒、『環保蟑螂』的事件層出不窮。這種商業模式,說穿了,非常不健康!」楊永發坦言。
七十七年次的楊永發,兩年前才在董事長老爸楊慶祥的殷殷企盼下,從擔任總經理逾二十年的老臣陶正倫手中,接下了傳承的棒子。也恰好是同一年,「中衛環保科技平台」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