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末提到,能源結構僵化難解的現況─電價過低,能源被無感地浪費;而若電價反映真實成本,又造成企業及人民反彈─實是源自長期餵養我們的線性經濟思維。那麼,「產品即服務PaaS, Product as a Service」真的能作為突破能源窘境的一個解方嗎?
「產品即服務」乍聽或許讓人摸不著頭緒,不就是有形與無形的差別嗎?實體的東西怎麼轉化成無形的服務呢?由於這個現代社會得以規律運轉的方式,就是將一切化約為透過金錢能買賣的「產品」,無形中卻也簡化了我們對生活的想像,剩下的則多半為「無法實體化」的服務或體驗。試想,有沒有其實可以被「服務化」的產品呢?當你仔細盤點家中的物品,你將會很驚訝的發現,或許絕大多數是沒有非擁有不可的原因的。(還沒想到嗎? 洗衣機與外頭的洗衣服務就是顯而易見的一個!)
2004年在『商業策略與環境』談論永續創新的專輯中,Leiden 大學產業生態學系的教授Arnold Tukker便提出產品服務系統(Product-Service System)的八種方式,闡述永續性的創新商業模式。
Tukker將「產品服務系統(Product-Service System)」中的產品與服務分置光譜的左、右兩端。最左側的價值來自於「具有實體內容的產品面向」,而最右側的價值來自於「具有非實體內容的服務面向」,在這兩端之間,衍生三種價值提供導向,與對應的八種商業模式。我們就來從左端依序檢視起。
A模式、產品導向(Product oriented)
相信讀者們看到這邊已經明白,我們的生活空間是如何的被一堆產品給塞滿。在現今的線性經濟模式中,製造商賣斷產品的所有權給消費者,並提供後續的維修、諮詢等支援性服務。此種產品為主,服務為輔的對應商業模式有兩大類:
產品相關服務(維修服務、回收計畫)
諮詢與顧問:(售後服務、升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