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Facebook)日前宣布在2020年擬推出自家虛擬貨幣Libra,儘管找來Visa、Mastercard、Uber、Spotify等27家大企業助陣,且挾著24億用戶數與相對完整的生態圈,但對於用戶最關心的隱私問題還是難以釐清,實在難以說服用戶為何要埋單。
許多人應該還記得,臉書因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暴露不當使用個資的新聞,不但引發用戶拒用臉書的風潮,公司的聲望與市值也因此受重創。
為了重新挽回用戶的信心,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在今年2月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正在評估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臉書用戶隱私;3月時更以一篇長文說明,將在臉書規劃公開與隱私區域,同時輕描淡寫提到將推出支付服務。
就在3個月後,還沒解決隱私疑慮的臉書,搶先發布Libra的相關消息。
24億用戶、超過百家大品牌助陣 臉書Libra來勢洶洶
以目前臉書在全球擁有約24億用戶的實力來說,如果在Libra問世前,真能如祖克伯所願,找來超過百家廠商一起組成強大的生態圈,的確能組成一支令傳統金融、支付業者心生畏懼的軍團,但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是殘酷的,臉書想攻下全球最大虛擬貨幣霸主地位的道路荊棘遍佈。
首先,在尚未推出新的作法,說服用戶隱私安全升級的情況下,臉書就推出支付、跨境轉帳服務,不免讓人擔心,未來臉書除了掌握你的個資、訊息內容,就連你買了什麼、匯款給誰都一清二楚。
雖然臉書強調,Libra將由設在瑞士日內瓦的獨立組織Libra Association管理,並由瑞士金融當局規範與監督,臉書並不參與,但被出賣過一次的用戶恐怕無法那麼容易被說服。
無法取得用戶信任的臉書,如何能說服大家使用Libra?這是祖克伯必須去思考的問題。
隱私疑慮未解 成阻礙Libra發展第一塊大石頭
目前已經有外媒在推敲,為了讓Libra可以快速被市場接受,臉書可能祭出相關優惠,甚至舉辦免費送Libra的活動,但這樣的作法其實一點都不創新,想當初所有新的電子支付服務剛上線時,都用過一樣的手法,Libra將來可能跟台灣的Pi錢包、街口支付等業者一樣,必須靠燒錢吸引消費者、試著搶下市場龍頭地位。
且對Uber、Lyft、Spotify等業者來說,就算跟臉書有緊密合作,也不可能做到規定消費者只能用Libra付費,頂多就是提供消費者多一種付錢方式,一旦優惠取消或縮水,用戶隨時都可能變心。
此外,另外一塊大石頭則更難搬動,那就是Libra能否突破各國的法規還是未知數。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蔡宗榮分析,根據目前臉書的規劃,Libra可能涉及境外支付,這將碰觸到各國央行外匯管制的敏感神經。
各國法規、央行態度不同 成阻礙Libra發展第二塊大石頭
對於Libra的發展,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天(6/20)回應:「這是很值得密切觀察的一項議題,我個人還是將它定位為一種代幣。但如果真的推行成功,一定會對全球支付產生影響,由於會涉及匯兌問題,跟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比起來,帶來的影響會更大,後續各國對其監管的態度如何將是關鍵。」
蔡宗榮進一步分析:「如果臉書要來台灣發行Libra,就必須提出申請外匯業務,但在台灣現行的銀行法尚未修改前,業者還無法拿到『部分業務執照』。」也就是說,在現行的法規下,非銀行業者的臉書,將無法讓Libra在台灣合法落地,同時,在其它國家,多少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目前臉書拋出的Libra特性與技術,在蔡宗榮的眼中,它並不是真正的虛擬貨幣;英國貨幣業專家多米尼克弗里斯比(Dominic Frisby)在接受外媒訪問時同樣點出,Libra既不去中心化也不帶挖礦獎勵屬性,充其量只是一個數據庫。
臉書遊走灰色地帶 短期內難撼動金融、支付市場
為了避免遭炒作、價格飆升的狀況,臉書說明Libra將採取一籃子全球主要貨幣的釘住匯率,包括美元、歐元、日圓等,這點也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特色截然不同。
因此,蔡宗榮認為,與其定位Libra為虛擬貨幣,還不如說它是一種擁有電子簽章,可以加密解密的功能幣,而臉書在Libra推出的半年前就先拋出部分細節,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測風向,觀察各國央行態度。
臉書Libra想成功搶市,除了要想辦法取得用戶信任,還要想辦法符合各國法規,這些條件都不是馬上可以達成的目標;換句話說,臉書短期內能撼動傳統金融、支付市場的機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