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心臟學耕耘超過60年的呂鴻基教授,桃李滿天下,連柯文哲、賴清德都是他的學生,除了成立台灣第一個醫療基金會、催生出台大兒童醫院,他還擁有「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的稱號。
和藹可親 沒有架子的醫生爺爺
一走進呂鴻基教授位於心臟病兒童基金會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除了各式獎盃、獎座,展示櫃上還有活潑可愛的23個兒童小公仔,為辦公室增添不少色彩,呂鴻基指著公仔們介紹:「這每個表情與動作都不一樣」,他說話的同時,露出招牌笑容以及因笑容而產生的魚尾紋。
▲呂鴻基教授放置於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辦公室中的兒童小公仔們。
今年高齡87歲的呂鴻基說起話來,緩慢的語速中帶有一股優雅的氣質,雖然已退休,不過受訪當天他穿上白色醫師袍,原來,他至今每周在台大兒童醫院還有半天的教學門診,只要患者一進入診間,他開頭的第一句話一定是親切的問候:「你好嗎?」
曾經給呂鴻基看診長達10年的育儒,4歲時罹患急性心肌炎,出現心律不整,一分鐘心跳可高達200至300下,常需要及時急救,呂鴻基索性提供自己私人的手機號碼給育儒的父母親,「萬一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想辦法給她急救」,呂鴻基教授的舉動,讓如今心臟恢復正常、已經有兩個孩子的育儒牢記在心,「如果當初沒有教授,也許我現在已不在世」。
教學門診當天,呂鴻基還有一位病患Cathryn,她是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唐氏症患者,一出生就被許多醫師認為狀況不樂觀,然而呂鴻基不氣餒,建議家長讓她做檢查、開刀,並鼓勵家長:「唐寶寶就像小天使,是將快樂帶入家庭中」,Cathryn的母親對此相當感激,認為呂鴻基有提供家屬面對病童的正面導引。
現在,Cathryn已經26歲,每半年會回診一次,呂鴻基一見到她,親切地問:「妳最近好嗎?」並開始關心起Cathryn的生活起居:「妳以前有畫很多圖,現在有在畫嗎?」在得知Cathryn持續自己的一技之長,未來夢想開一家店後,呂鴻基內心的喜悅湧出心頭:「恭喜妳」。
▲呂鴻基教授於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看診時和藹可親,病患為Cathryn。
在醫學界服務60年的呂鴻基認為,醫生的天職就是要服務病人,尤其兒童受家庭影響大,醫生除了病症本身,還需要關心兒童的生長環境、學習環境…等多面向,「我們小兒科醫師追求的目標,是讓小孩平安長大後,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替家庭、社會做事」。
寶貝們的救星 醫學界的翹楚
在呂鴻基行醫數萬個日子裡,他親自執行或監督過的兒童心導管手術,就超過5000次,曾經長達20年,台大兒童心臟科5000多顆幼小的心臟,只靠著呂鴻基的雙手支撐,才健康地持續跳動、運作。
呂鴻基在台灣醫學史上創下諸多紀錄,包括首開先例做兒童心導管手術、心臟超音波檢查、心瓣膜及血管氣球整形術,並建立台灣正常新生兒心電圖標準…等,為台灣臨床兒科醫學奠定江山。
呂鴻基想做的不只是醫療而已,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堅信小兒科醫師該做的還有教學、研究以及為兒童發聲,「幼小的孩子不會替自己說話,只有靠大人,尤其是兒科醫生,來替他們爭取福利」。
▲呂鴻基教授的聽診功力一流,極為微弱的心臟雜音他都能聽得出來。
1967年,36歲的呂鴻基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兒童心臟學學成歸國,回台擔任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工作非常忙碌,病人很多,許多中南部家長不辭辛勞,將孩子帶至台北看診,只為求得一線生機。
那時,台灣尚未有全民健保制度,公保、勞保也沒有納入孩童,心臟病童住院做一次開心手術,平均要約4萬元,幾乎是當時一棟透天厝的價錢,病況複雜須連續手術的病童,前後醫療住院費用更高達20至25萬元,龐大的醫療費讓許多家境不好的家庭表示要自動出院,也就是放棄兒童的治療。
呂鴻基看在眼裡相當不捨,起心動念,決定要想辦法改善這現象。1970年的一天下午,呂鴻基終於逮到機會向《中央日報》的醫藥記者談及此事,報導於9月20日以顯著篇幅刊出,獲得社會各界熱烈捐款迴響,「我們台灣社會很溫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呂鴻基心懷感激地說。
1972年,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獲准成立,它是戒嚴時代台灣第一個醫療基金會,宗旨在協助心臟病童獲得適當的治療、促進社會人士對心臟病童的關懷,並鼓勵小兒心臟病的預防與研究。
▲1975年呂鴻基教授召開記者會,努力籌募心臟病兒童基金。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的目標從當初的「一月救一心」、接著「每日救一心」到「每日救二心」,呂鴻基開心地說:「明年即將滿50年,回想起來也救了很多孩子」,60年前,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存活率不到50%,經過呂鴻基與其他醫師們努力的研究,如今存活率已高達80至90%,甚至可以活到成年。
終生奉獻兒童醫療 30年催生兒童醫院
你知道嗎?位於台北中山南路的台大兒童醫院,是呂鴻基教授花了30年的時間,奔走於台大與各政府機關之間才成立的,從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主計處、立法院、教育部、台北縣市政府,乃至於私人財團都有他溝通協調過的足跡。
談及兒童醫院,呂鴻基不禁感慨:「經過30年才蓋好,實在是太長了。」1984年當完第一任台大小兒科主任,他發現全台灣都把重症兒童病患送往台大小兒科救治,然而醫師再怎麼努力,人力編制、專業化與設施都遠遠不足,於是在連任台大小兒科主任時,他擬訂一份建議書,秉持「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呼籲政府要效仿法國、英國、美國,成立兒童醫院。
為了給台灣兒童國家級的醫療團隊、研究設備,呂鴻基始終沒有放棄,歷經多次修改設立計畫及爭取經費,2014年8月台大醫院兒童醫院終於正式開業,呂鴻基難掩喜悅:「我非常高興,那年台灣同時有三家兒童醫院成立,包括馬偕兒童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呂鴻基醫師花30年催生出的台大醫院兒童醫院,於2014年正式開業。
早在2000年,呂鴻基教授就從台大醫院榮譽退休,但他一刻不得閒,馬上受邀接任桃園敏盛總醫院的院長,並於2006年再度退休,恰巧那年羅東聖母醫院剛落成,呂鴻基再度受邀擔任院長,但他認為自己年紀已大,神父卻向他說:「我比你大四歲,你現在還年輕」,在造訪醫院後,呂鴻基深受感動,決定接受邀請擔任院長,並於2009年退休。
2008年呂鴻基榮獲首屆台灣醫療典範獎,2009年獲得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終身成就獎,經歷三次退休,他救人的心依舊熱血沸騰,不但是台大名譽教授,從2009年開始,他每週在台大兒童醫院都有教學門診,希望能傳承自己一甲子的醫術經驗,同時與學生討論、切磋醫學上的最新發展,徹底實踐「活到老,學到老」。
回首60年行醫人生,呂鴻基坦言最忙碌的時期非住院醫師莫屬,「患者多、工時長,相當辛苦」,輪值急診班時,他經常一整晚得看10至20個急診病人,也曾整晚值班到隔天早上七點換班後,緊接著上白天班,等於連續工作長達34小時,不過回想起來,他說,只要看到小孩子康復,會相當有成就感,「一切辛苦都值得」。
轟動國際的連體嬰兄弟忠仁、忠義分割手術中,呂鴻基也是醫療團隊關鍵成員之一,負責心導管術心臟血管檢查,劃時代的重大手術成功後,呂鴻基還受邀為此設計紀念徽章。
▲呂鴻基醫師為連體嬰忠仁、忠義做心導管檢查,是個極大挑戰。
呂鴻基還長期追蹤台灣兒童偏高的死亡率,根據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DG),1990至2015年間,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要下降66.7%,結果已開發國家平均下降60%,開發中國家降54%,而台灣下降51%,竟比許多開發中國家還糟糕。
面對全世界少子化趨勢,如何在生的少的情況下,不讓兒童夭折,呂鴻基認為是大人的責任,「兒童的事情不能等」,他呼籲政府要增加對兒童的預算,政府應該要有個專責單位,負責觀察台灣兒童的需求,才能有效提升對兒童的保護。
「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我們一個不能少」,未來,他認為要做到精準醫學,並希望推動兒童醫療分級制度,「有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最後一站才到兒童醫院」,他深知,這樣做對民眾與政府是雙贏的效果。
搶救生命、守護兒童,一生永不停歇,呂鴻基認為:「這是我應盡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