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成立45年來,今(11)日首度舉辦自辦法說會,由下任董座接班人呼聲最高的京鼎(3413)董事長劉揚偉主講。
面對美中貿易戰的挑戰,劉揚偉表示鴻海可靠「三力」度過難關,除中國產能以外,鴻海有25%以上的產能可以應付美國市場的蘋果需求。
由於美中貿易戰仍是市場最關注的焦點,劉揚偉一開始就針對貿易戰解釋:「目前情況嚴峻、發展詭譎多變,鴻海將應用過去積累的實力,包括:洞見未來的能力、快速敏捷反應力、全球布局在地化生產能力,用此三能力來應變。」
鴻海過去以執行力著稱,有快速反應能力,「在iPad時代,成都廠從零開始生產大約只花90天,充分展現集團快速反應能力,未來如果有任何需要,可以快速把生產鏈搬到需要的地方。」
產能遍佈全球16國家 貿易戰鴻海沒在怕
目前鴻海已經做到全球布局、在地化生產的目標,橫跨全球16國家,同時在台灣、日本、中國、美國都有研發中心,「只要大環境或客戶有需要,鴻海隨時可以擴充產能。」
以大家最擔憂的蘋果供應鏈來說,劉揚偉分析,如果蘋果有移轉供應鏈需求,鴻海有足夠能力應付。「蘋果也在密切關注(貿易戰發展),我們會配合密切調整,隨時準備好做適當調整。」
同時,鴻海也對自身的投資眼光相當自豪,指出在2016年,大家不覺得夏普是好的併購案時,結果不但成功了,且為現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7年,鴻海再於美國威州進行重要布局,當時並沒有貿易戰,但鴻海就看到了機會,以因應數年後的可能發展,「今天回頭去看這個布局,顯得異常重要。」
後郭董時代經營委員會掌舵 9位成員首亮相
此外,今天鴻海更安排經營委員會的9位成員共同亮相,成員包括4位董事候選人及各次集團負責人。劉揚偉說,由於鴻海集團是一個業務非常廣的企業,需要不同的人對不同事業體進行掌握,同時需要溝通協調機制,因此才有組織此委員會的想法。
不過劉揚偉認為,鴻海在過去運作時就依稀有委員會存在的影子,「大家過去應該就聽過這些委員跟董事長(郭台銘)一起開會的情況,開會時間也很長,就類似經營委員會,但沒有組織或正式名稱來定位。」
目前經營委員會規劃每週開一次會,重大議案則需要三分之二委員同意後,送交董事會承認,而由於委員會成員中有4位董事,等於在6席董事當中占有4席,因此只要經過委員會通過的案子,應該都會獲得董事會同意。
圖說:鴻海經營委員會九位成員首次同台亮相。攝影:唐紹航。
而郭台銘未來也是董事會成員之一,同樣有決策權,但他不是經營委員會成員,所以在溝通協調、政策建議上並不參與,而是由經營委員會進行討論,這些建議會再提到董事會讓董事做最後決策。
仍在轉型階段 鴻海允諾未來股息配發率至少40%
最後,為了讓後郭台銘時代的鴻海營運更加透明,劉揚偉表示未來將定期舉辦法說會,規劃半年舉辦一次,且由董事長直接向大家報告。至於法人與投資人相當關注的股利部分,劉揚偉表示未來股息發放率將至少40%以上。
在資本支出部分,由於鴻海集團仍在轉型階段,未來需要投入更多在科技研發,鴻海財務長黃德才預估:「未來成長會偏向質的成長,價值增加會是主軸,仍需要大量科技與研發投資。儘管因為在地化生產的考量,調整產能布局是有必要且會花一些成本的,但新增大量製造產能已非集團主要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