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進入最後的喊牌階段,美國、中國雙方不管金融市場、投資人有多驚恐,紛紛威脅加碼關稅制裁。貿易戰若從「喊牌」變成真實上演,專家估算美國家戶一年可能平均要增加490~800美元支出,大約等於1.5萬~2.5萬台幣。
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全球經濟兩大強國放話相互拉升關稅,由於目前都還處於「紙上談兵」階段,受傷的族群僅為全球投資人。但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估算,當這些紙上的關稅數字化作現實,最終受害的將是一般民眾。
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調高關稅,儘管首當其衝的是貿易商,但大家都知道,在成本提高的情況下,貿易商可能將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而美國消費者到底要為這次貿易戰付出多少代價呢?
貿易戰開打民眾成輸家 美國每家戶損失1.5~2.5萬元
牛津經濟研究院估算,若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課徵25%的關稅,進而造成中國報復性的反擊,明年對美國經濟可能造成620億美元(約台幣1.93兆元)的損失,分散到美國各家戶身上,等於每戶要吸收490美元(約台幣1.5萬元)的成本。
在更極端的情況下,美國若對中國進口商品全面課徵25%的關稅,同樣遭到中國抵制報復,明年對美國經濟體的衝擊將達1000億美元(約台幣3.11兆元),平均每家戶要吸收800美元(約台幣2.5萬元)成本。
儘管川普指出,貿易戰將有助美國收取10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稅收,但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真正為關稅埋單的將是美國企業與消費者,明顯與川普不同調,也代表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且大家別忘了,在與中國的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的同時,川普同時也在評估對歐盟汽車產業發動貿易戰,而歐盟也正著手研擬可能的反擊計畫,美國家戶的負擔可能更沉重。
美國發動貿易戰非首例 歷史經驗效果欠佳
事實上,川普並不是美國歷史上首位發動貿易戰的總統,過去包括雷根(Ronald Reagan)與歐巴馬(Barack Obama)都曾對外發動貿易戰,只是最後的成果並不理想。
以1983年的案例來說,美國前總統雷根為了保護本土品牌哈雷機車(Harley Davidson),曾經對從日本進口超過700 cc的重機祭出高關稅,關稅一口氣從4.4%提升到49.4%。
然而,當市場回顧這次的貿易戰戰果時,許多市場專家認為,僅靠提高關稅根本不夠,哈雷機車是靠著將工廠現代化、設計出更好的引擎,才成功脫胎換骨。
另一個案例則發生在2009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為了搶救美國輪胎業工人的就業機會,對中國輪胎祭出35%的高關稅。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在2012年的研究顯示,美國消費者為了購買輪胎,在2011年一整年多花了約11億美元(約台幣342億)。
儘管此舉保住了美國輪胎業1200個生產線的工作,但同年,消費者在其它商品的消費額明顯遭到排擠,間接造成零售業的就業率走降。同時,中國為了報復,對美國雞肉課反傾銷稅,造成美國雞肉產業約10億美元(約台幣311億)的損失。
這次的貿易戰不管從規模、金額都較過往提高,主導者則是由商轉政的川普,不知道精打細算的他,這次是否真能為美國人民討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