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自今日起於西班牙熱鬧展開,包括三星、華為等手機品牌廠,趁著市場焦點全在MWC時,推出吸睛但定價不斐的摺疊式手機,三星Galaxy Fold要價台幣約6萬元,華為Mate X定價飆破台幣8萬元,究竟摺疊式手機是否賣得動?定價這麼高原因又在哪裡?
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研究科技產業超過20年,對於各大手機廠牌推出的超高價摺疊式手機,直言:「實用性不高,買的人一定不多,可能只有1%~2%的金字塔頂端消費者會入手。」
楊應超接受本刊專訪分析,以常被市場詬病售價太貴的蘋果iPhone來說,不管賣得再怎麼好,頂多就是吃下20%的市占率,原因就在於科技產品價格與銷售量都是反向的,價格愈低的產品就能賣愈多。像是大螢幕電視就是個很好的案例,當大電視價格開始走低,銷量就起來了。而摺疊式手機驚人的售價,自然會限縮可能的客群人數。
難道這些品牌廠都不知道這個亙古不變的硬道理?傻傻把售價定在市場吃不下的天價?對此,楊應超判斷這其實也是品牌廠的策略。一方面來說,新產品因為研發費用高,廠商也可以預期買家恐怕不多,量少、成本分攤起來就會貴一些,因此新產品上市售價都不可能太便宜。
另一方面來看,「品牌廠一開始一定要先anchor價格(拉高後訂定一個目標價),如果一個產品只要100元,定價會先故意喊在1000元,之後只要降到500元消費者就會很有感。」楊應超分析,一定要先將消費者的期望拉高,之後才能有減價空間,一開始價格喊錯,後續降價空間就壓縮了。
至於華為已經將摺疊式手機價格喊到8萬元,下半年預計也將推出摺疊式手機的蘋果定價又會如何走?楊應超推論:「蘋果向來就是price leader(價格領袖),定價一定是拉最高的,一定會比華為貴。」
最諷刺的是,摺疊式手機的推出似乎是手機品牌最後的困獸之鬥。楊應超回憶,10多年前當手機還無法連線上網,只是一般的功能型手機(Feature phone)時,就已經是摺疊機款為主的時代。巧合的是,今天是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的日子,就在2005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頒獎者都能獲贈一台摩托羅拉當年熱銷到缺貨的Razr手機,那就是一台金屬機殼的摺疊式功能型手機。
楊應超感嘆:「現在手機賣不好,產業界想要把14年前的光景帶回來,在想不出新花樣的情況下,『不得不』把摺疊式的點子再拿回來用,但我覺得很難啦。」
儘管摺疊式手機礙於售價,未來難成為主流商品,但楊應超認為還是提供了消費者多一種選擇,只是提到合理售價,楊應超以一台手機2萬元的基準來計算,摺疊式手機就像是把兩台加在一起,因此較合理的價格應該落在4萬元左右。
而對於手機號稱支援5G,楊應超認為宣示性意義較大,一來5G基地台都還沒做好,有支援5G的手機也接不上5G基地台;二來5G應用尚未到位,可能要再等1~2年才有機會成熟,儘管可以理解品牌廠想提前卡位的心態,但產品若不能放量,實質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