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投資人上網分享自身基金投資經驗,指出投資了10多年的富蘭克林坦伯頓世界基金,原本每年年底配息都配10萬元左右,配息的同時基金淨值也會下跌,但通常跌幅不大,不過在2018年底卻出現配息金額漲3倍、淨值從17元跌到12元多的情況,搞不清楚到底遇到這樣的情況是賺還是賠呢?
台灣有許多投資人偏愛買配息基金,因為看著每月、每季或每年配息的收入,就會有一種「賺到了」的感覺,但你不知道的是,許多配息基金配出來的錢其實包含本金,也就是你只是把錢從自己的左邊口袋放到右邊口袋,而且還要付基金手續費、管理費…等費用。
了解所謂的「配息」其實可能包含本金後,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投資人遇到的案例,配息翻了3倍如果是在基金淨值不變的情況下,那當然是賺到了,不過因為基金淨值同時下跌,因此投資人一定要精打細算,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賺。
基金達人羅際夫分析,只要用基金現值減去基金買進成本加上配息,算出這個數字後,如果數字大於成本就算是有賺到。羅際夫舉例來說,假設民眾拿100萬元投資一檔基金,一年後獲得配息10萬元、基金淨值由100升到101,整體報酬率等於11%(配息率10%加上淨值增長1%);而如果同樣的100萬投資另一檔基金,一年後配息30萬、基金淨值卻由100跌到80,儘管配息率看起來高達3成,但報酬率卻因為淨值萎縮必須扣掉20%,最終整體報酬率僅為10%。
因此,羅際夫建議投資人遇到類似的狀況時,不能被配息翻倍沖昏頭,一定要認真試算整體報酬。
100萬 |
本金 |
100萬 |
10萬 |
配息 |
30萬 |
100-->101 |
淨值 |
100-->80 |
配息率10% |
配息、淨值報酬 |
配息率30% 淨值-20% |
11% |
總報酬 |
10% |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基優網(fundlover)主編白富美也建議,當投資人發現同一檔基金配息較往年出現較大波動時,除了主動動手算報酬率的情況,接著一定要主動與基金公司聯絡,了解基金配息政策是否改變,以確認新的配息政策是否符合自己當初投資該檔基金時的理念。
像是針對這次的案例,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就回應,基金配息次數與金額,是由基金經理人檢視每年取得的利息或股利收入,搭配已實現的資本利得狀況,以及基金公開說明書既定配息原則來決定,該檔基金在2018年底稅後配息金額約2.4美元,年化配息率達15.96%,的確創下近年新高,其中主要配息來源為長期資本利得,並非配息政策有重大改變。
一名投資達人則分析,會影響基金經理人配息比例決定有許多因素,其中一項就是目前的市場環境,如果基金經理人看到所投資的市場有許多價值投資逢低承接的機會,通常會選擇少配一點息、保留較多資金部位伺機佈局,例如在股市空頭期間(例如2001~2002年、2009~2010年),企業就傾向保留現金而減少發放股利,如此一來就會讓基金配息金額減少。
相反的,隨著景氣循環及股市多頭行情走到末期,如同目前遭遇的大環境,以及1997、2007年時的景況,基金經理人會因為能投資的標的減少,選擇先將獲利發還給投資人,類似在股市中獲利了結先入袋的概念。
至於遇到基金配息翻倍、淨值下跌時,投資人應該如何應對?羅際夫說,其實還是要回歸到原點,判斷市場未來的前景、市場當下的價值位階,以及投資人對基金團隊的信心,以決定是否應該趁基金淨值下跌時進場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