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每個月薪水10%~15%投入美元增額型壽險,另外15%~20%收入定期定額買股票型基金,並設定25%的停利點,達到停利點後整筆贖回,再投入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穩定領配息,打造月現金流。」34歲從事業務工作的小良,對於「長期投資」很有想法,因他擔心老後,會變窮。
台灣很多人都像小良一樣,擔心老後變窮,所以積極投資理財,積極程度居全球之冠。根據今(2018)年施羅德投信發布的全球調查,為了退休準備而做投資理財的投資人比例,台灣和泰國高達90%,比例為世界第一,其次為印尼(88%)、印度(85%)和南非(84%),全球平均比例則為75%。
其實,台灣人存有很高的危機意識,多數不指望政府、企業的勞保、勞退,所以積極投資理財,希望投資的收益,能拿來彌補收入的不足。但有趣的是,大部分的民眾都用「最吃虧」的理財方式,來準備自己的退休金。據滙豐集團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國人退休金來源主要為「現金、存款帳戶」以及「壽險、儲蓄險」。
「定存和現金,是準備退休金最吃虧、最差的方式,因存款利率太低,無法打敗通膨,若存款耗盡又已經退休了,那就更慘!」滙豐(台灣)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部資深副總裁王金生舉例,1930年1美元可以買到11條麵包,現在1美元只能買到半條麵包,可見得通膨是現金最大的敵人。
王金生認為,對抗通膨最重要的,就是將現金妥善運用投資,長期而言就能夠保值並對抗通膨。白話來說,就是要長期投資。不過,長期投資需要耐性和紀律,財富管理專家就提醒,投資人應該要避免犯以下三個NG行為。
NG行為一:集中投資單一市場
長期投資想穩健地賺到錢,一定要分散投資、進行全球配置,重要的是要選對標的。王金生說,市場標的選擇上,要挑選流動性強、成熟的經濟體,且盡量避開高風險、高波動性的商品,例如比特幣、南非幣等,就較不適合當成長期投資規劃的標的。
NG行為二:耐不住性子,中斷投資
「投資不要停,要持續投資,不要短線進出。」滙豐(台灣)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副總裁曾詩如表示,長期投資重要的是不要停,且越早開始越好。
王金生就舉例,MSCI AC世界指數的1年報酬統計,介於負48%~59%間,若就期間拉長至10年,MSCI AC世界指數的投資報酬介於42%~158%,意味著投資年限越長,享受正報酬的機率越大,「若耐不住性子,提前中斷離開市場,可能就錯過享受正報酬的機會。」
NG行為三:一昧追求高報酬
王金生說,台灣投資人容易人云亦云,會隨著透過商品的比較,積極去追求報酬率,而將投資標的搬來搬去。但「長期投資要賺到錢,是依據低波動、穩健孳息等原則,利用收息資產孳息養息,而非追求高報酬」,所以建議民眾可以定期定額,即平均成本的方式,讓投資更為平順,同時也能降低對市場波動的擔憂。
玉山銀行財富事業處協理陳俞如則建議,退休金規劃這類的長期投資,要「早一點」做好資產配置、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才能搭配時間,創造複利效果。在投資工具的選擇上,「可以隨著年紀的增加,增加固定收益型商品的比例,另債券型基金、具有配息或生存還本金的商品,也可用來做為創造穩定現金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