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台股投資人都有聽過「MSCI調整台股權重」的消息,也知道每次權重的調整可能帶來不小的資金湧入或退出潮,其中,除了指數的權重有調整,個股也會因為市值變動而產生權重變動,但你真的看懂了這些消息會怎樣影響你的投資嗎?
MSCI今天公告,台股在本次調整權重中,於「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1.73%下調至11.63%,調降幅度為0.10%,「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3.58%下調至13.45%,調降幅度為0.13%,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則由1.30%下調至1.29%,調降幅度為0.01%,是台股連續第二個季度在三大指數遭到同步調降,最新權重將在11月30日收盤生效。
至於在MSCI台灣指數成份股方面,本次成分股新增1檔,刪除4檔,而本次權重調升最多的個股為新增之成分股大同(2371),其權重由0%提升至0.39%,權重調降最多的為刪除之成分股旺宏(2337),權重由0.20%降至0%。
看完了以上的訊息,投資人最直覺的做法就是買進大同、賣掉或放空旺宏,這大概也是今天大同股價漲1.58%、旺宏股價跌4.39%的原因之一,但看到MSCI權重調整的訊息,這樣操作真的對嗎?
首先我們應該更了解MSCI指數。對於身在台灣的你來說,只要夠努力、認真,就能了解台股上市櫃公司的核心業務、業績表現,甚至是公司團隊效率與信用等資訊,有助決定應該投資哪些企業。但對遠在世界另一端的國際法人來說,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研究台灣企業,MSCI因此編製出一套「台灣指數」,讓海外投資人只要跟著指數買,就能買到最接近台股市場表現的績效。
為了要貼近台灣股市表現,MSCI台灣指數裡的成分股,市值涵蓋比率約落在85%(±5%)的區間,檔數則不一定,像是目前在MSCI台灣指數中有89檔成分股,但在新權重調整生效日後,也就是11月30日收盤後,成分股則將減少到僅86檔。
MSCI台灣指數權重的升降,則受其它市場市值增減影響,如果哪個國家市值升幅大,而台股市值雖然一樣增加但增幅較少,權重還是會被調降,應用到個股權重升降也是一樣的道理,誰的市值增加較多,權重就跟著增加。
MSCI每年固定在2、5、8、11月公布各項指數的權重調整,其中在2月與8月進行的稱作「季度調整」,通常權重變化幅度較小,且沒有成份股的增減;而在5月及11月進行的「半年度調整」,權重調整幅度通常較大,且有成分股增減。
元大摩臺基金經理人林良一分析,MSCI指數對被動式與主動式基金來說有著不同的用處,被動式基金會跟著指數調整,實際賣出或買進個股;主動式基金配置則較靈活,僅會拿指數來檢視自身績效表現。
在更了解MSCI指數後,我們就能接著來討論台灣指數與個股權重升降對投資策略的影響,究竟對投資人來說,直覺式的買賣就是對的嗎?林良一表示:「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投資的是這些公司的價值性,MSCI權重調整僅是依照編制規則來進行,與公司本質無關,不影響個股體質。」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葉鴻儒也指出,回顧近4年MSCI權重調整後對台股的影響,可看出兩者間的關聯度並不高,反而是當時國際情勢與整體投資氛圍,影響台股漲跌更勝MSCI權重升降。
葉鴻儒以今年5月的半年度調整為例,儘管台股權重遭到雙降、公布當日指數下跌0.71%,但後一日與後一週,台股迅速回神反彈,完全不甩權重下調利空;再者,上一季台股權重同樣出現雙降窘境,但公布權重後當日指數並未因此走跌,反而逆勢彈升0.7%。若將時間拉長來看,葉鴻儒指出:「MSCI對台股的影響微乎其微。」
但對部分策略投資人來說,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一位策略投資人就分析,因為知道被動基金會在30日收盤後被迫買進或賣出某些個股,他就會選擇提早買進或賣出這些股票,吃被動基金的豆腐。不過,這位策略投資人提醒想要仿效的投資人:「買進權重上升股看上的是『資金題材』,要特別留意這個題材何時會失效,如果時間過了還一直抱著持股,最後可能還是賺不到錢。」
而林良一則提醒投資人,影響國際資金來去的要素很多,像是:美國升息、進出口匯兌等,MSCI指數權重調整僅為影響因素之一,不應該放大解讀。林良一因此建議:「台灣投資人應關注手上持有部位長遠發展性,這才是更重要的。」